科技已颠覆传媒,记者节快乐

跨境
2014
12/05
11:44
小刀崔
分享
评论

昨天中午,我在马路边碰到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悲戚戚地诉说其不幸,讨其饭钱。我见过的骗子多了,只是听到这位落魄的中年男子说了一个词:忐忑。他说他张口讨钱心情很忐忑...

又是记者节,有哥们来采访我。问,当初选择记者这个行当后悔过吗?我干脆地说,没有。即使在最低谷的时候,也没有后悔过。估计,那些商场的弄潮儿会笑了,一穷二白的记者有什么好留恋的。我也会笑,子非鱼,焉知做鱼的滋味吗?如果我不做媒体,肯定也不会理解其中的滋味。但沉潜地做过,就会懂得。世间的事,很难用简单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值不值得。无论意义大小,不管价值几何,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值得。

做媒体人,就像在荡秋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这两年,甚或如蹦极,而且是那种在悬崖边上的蹦极,纵然没有坠落的危险,但心跳的感觉足可以铭记终生。

昨天中午,我在马路边碰到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悲戚戚地诉说其不幸,讨其饭钱。我见过的骗子多了,只是听到这位落魄的中年男子说了一个词:忐忑。他说他张口讨钱心情很忐忑,我马上掏钱给他。因为,忐忑也是我这两年真实的心情。

我不想追究这位中年人所言的真实与否,我惊奇地最近的自己,很少纠缠其是非,我懵懂觉得,在黑与白之间是有一大段灰色的地段,如果你以固有的道德优越感去评判其高低,恐怕也陷入了一种浅薄。

采访进行时,电视同仁把一幅书坛名宿写给我的斗方放在身后,作为背景色。上面写着烂掉牙的话: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我不太关心什么是铁肩了,至于道义两字,在哲学的范畴内,也较为模糊。因为,道义也是有阶级的,也是有立场的。一方大义凛然的道义观念,到了另一方,大概也就是厚黑学。不过,我还是希望有一双辣手去码字。

作文与做人是两个范畴,如果作文只是风淡云轻不痛不痒,这样到文字也如同信息垃圾,毁人耳目。作文,还是要说说真性情,说说生活那些不吐不快的事儿。同仁问我,对自媒体的理解。

加我微信私号的,有很多自称是自媒体的。有一家买海参的商家公关小女生,屡屡申请加入,自称是海参垂直领域的自媒体。我靠,自媒体都烂大街了,我抬头看看天,天上白日悠悠悬。

前年,我开始关注这个媒体新概念,看的多了,写的多了,离得越近,反而越模糊。有的人不喜欢自媒体这个概念,认为不高大上,过于小资小众;有的人不看好自媒体的持续发展,虚热泡沫类似中国之房事;有的人逼格很高,鄙视玩自媒体的都是一帮Loser,屌丝群体看不到未来。但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巨头网络搭建这个平台,甚至把自媒体当做一个战略项目。

自媒体始于微博,兴于微信,挫伤于微信5.0之后。5.0之后,许多铁杆粉丝无奈地认识了一个道理:微信只是腾讯的,不是我们的。

微信至今对于众媒体若即若离的暧昧态度,肯定刺痛了大批公众账号运营者的心。眼睁睁星星火可以燎原,忽而天色骤变,一阵倾盆大雨浇头。从折叠公众账号,到区分服务号与订阅号;从微信公众账号的清洗整顿到鼓励网友举报不良文字,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自媒体当时刻警惕悬在头顶的管制宝剑。

微信的谨慎,根不在腾讯的拘谨,而在于舆论大环境。

自媒体的魅力在于,自由、自主、自我。如果没有这三点,那么运营者的创作热情就要大打折扣。

自媒体的门槛是不是过低?有人说,在信息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这话只是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操作层面上却是困难重重。作为一个个体,持续不断地生产击中受众痒点和痛点的文字,绝非易事。自媒体看似没有技术门槛,对内容也没有限制,但实际上,挑战的是一个人的敏锐与坚韧。大家都知道写日记有助成长,现实中坚持写下去的却寥寥无几。日记尚如此,何况是一个拥有大量受众的微信公众帐号?

写作是一件脑力劳动,更是一件体力劳动。只有长期做过文案的人,才会深深体会到写作的辛苦。我在媒体工作多年,身边写手俯仰皆拾,这些职业记者几乎都有文字恐慌症,每次写作前,都有 经前综合症 ,躁动不安,莫名发怒。纵观这些年,刚入职场的同仁,虽然拥有光鲜的文凭与专业,但一旦面临写稿任务,超过一百四十字几乎是扼杀其生命。

碎片化的信息浪潮,无处不在的视频诱惑,让太多的人失去了斟酌文字经营文章的耐力。

当一个行当没有门槛时,其实它的门槛很高。这就是自媒体。一个人码字一天容易,一年呢?五年呢?

爽与兴趣,是自媒体扯起的大旗。

自媒体的核心,是一个人,是有个性有癖好活色生香的人。所推送的文字中,有作者的一颦一笑,有作者的呼吸与喟叹。

去年,关于自媒体有许多厘清或辩论的文字,或褒或贬,不亦乐乎。到了今年,大家几乎沉默了,有一种说话多了也腻烦的疏懒。间歇,也会出现一些讨伐自媒体的文字,说什么自媒体不成气候云云。逗比的是,那些骂自媒体的人,往往也是通过自媒体的渠道进行论战。

自媒体不是一颗参天大树,也不是一片森林,自媒体是一朵小花,吸纳了互联网的阳光雨露,得以绽放。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不冲突,他们都有基本的媒体规律可以遵循。我常常想,如果传统媒体可以撒豆成兵,化整为零,是可以渡过互联网之劫的。也就是说,传统媒体也可以自媒体化,给予编辑记者以空间充分施展。但是,这正是传统媒体的命门,习惯了集团军运动战的打法,遇到巷战就茫然失措了。传统媒体之殇不再是否运用科技,而在体制。新旧媒体隔着一道熊熊燃烧的火圈,传统媒体人如果意识到危机,就要勇敢一跃,这一跃要轻巧果断,否则就会引火上身。

有人批评,自媒体无明晰的商业模式。我的理解是,自媒体未必有固定的商业形态。自媒体关键是创立自品牌。有了品牌,即使是萤萤之光,也可淘金成其体系。还有的人批评自媒体不如机构媒体的信誉。我不以为然,自媒体全靠信誉,如果没有基本的价值体系,乱接广告,只是自寻思路,且无翻身的机会。可以说,自媒体如果乱来,几乎都没有脱胎回阳的可能,直接就下十八层地狱了。因为,你的媒体等同于你的人。反观,电视媒体这么播了这么多年虚假医疗广告,依然活着,其背后是政治的需要宣传的需要。哪个对信誉看的更迫切,大家一目了然。当然,这里,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无节操草根号不再讨论的范畴。

自媒体的背后是蚂蚁团队,大多是一个人在战斗,即使如逻辑思维和吴晓波这类重型自媒体也是十人左右的小分队。和集团军相比,自媒体就是特种兵。自媒体的成本很低,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生活成本。现在的媒体态势,令我想起经典电影《第一滴血》,在丛林里,史泰龙扮演的老兵PK一支部队。集团军适合阵地战,适合在平原攻城拔寨。可是一旦遇到山川叠岭,就失去了地利。一夫当关万夫莫过,这种险要,正是互联网凸凹不平的大环境。如果说传统互联网是线性的,那么移动互联网更凸显其环绕和不规则的特点。

自媒体有自的属性,也有媒体的属性。有个性的色彩,更需要尊重媒体传播的特点。都说自媒体是新媒体,是科技媒体,我反而觉得,自媒体不是新鲜事物,它相对传统媒体更强调真实鲜活与互动,那么自媒体更接近媒体的实质。

自媒体的迷人的地方是,做真正喜欢的事情,写最真实的自己,报道最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秀场,但自媒体不是。在万众瞩目的聚焦下写作,更容易迷失自己,容易为了便于传播去写作。正因为此,我们更要坚守做自己,推送擅长领域的信息。我们除了做好自己,其他都无能为力。

其实,自媒体这个叫法有待商榷,或许叫做自商业更粗暴直接。在当下,很多企业和公司都在做传播做媒介,媒体机构和商业公司的边界日趋模糊化。无疑,其中个性化、垂领领域的小而美媒体形态更容易变现。小刀崔也想不出自媒体到底叫什么更合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反正不要被一个名目束缚了,这就是一个媒体的新趋势,姑且叫自媒体吧。

有朋友问我怎么做好个人化媒体?我无良策,无非是真诚地与大家分享熟悉领域里有趣有料的话题。粉丝今天订阅的不是一个公号,而是作者你自己。在信息趋于饱和的时代,你的文字与吐槽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你的真实度,诚意度,敏感度,新锐度;或者说你这个人有趣吗?好玩吗?卖萌不?耍酷不?我的理解是,未来的媒体有一股分支,越来越和娱乐八卦有关,粉丝消费的不是信息,而是某个人。

移动互联网不是PC的延伸,而是新的革命。科技已经颠覆了传媒,传统媒体人搁浅在惊涛拍岸的海滩,要么淹死,要么勇敢地游到彼岸。非媒体人不要庆幸不在媒体圈,移动互联网将深刻改变每个行业,非独媒体。

你看你看,传播的规则在悄悄在变,如果竞赛的是灵巧,而不是力气的话,一只蚂蚁就可以逆袭一头大象。作为传媒人,我们今天所遇到的阵痛,其他领域的朋友都会遇到。重点是,将来任何行业都要和网络对接,甚至都要了解新时代的传播。可以说,谁赢得了媒体,谁就赢得了未来。

认真做过记者,认真做过媒体的人,无论怎么骂这个行当,但那股热血依然激荡。我想,以后即使我彻底离开这个行当,我骨子里面还是一个记者,依然会用新闻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为了这个,在深夜里,我祝福自个:记者节快乐。

联系小刀崔 QQ:81666005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记者节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这个困扰我已久的问题,最近我想明白了。虽然很不情愿,虽然明知这一判断的缺陷和偏颇,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媒体吃的就是青春饭。青春饭,原本是媒体业者品评他人而生造出的媒体流行词汇。在现代汉语语
跨境
十年前,湖南卫视以一己之力打造出超级偶像李宇春,证明电视仍然是娱乐媒体之王。十年后,电视仍然占据着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主的“逆向造星”已渐成气候。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必然向网台联动模式靠拢。
跨境
2007年,乔布斯和盖茨同台接受莫博士和斯威什访谈,那场经典的“对手戏”已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定格。可能有部分人是在那场对话中认识了莫博士,但更多人关注他还是因为他是《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IT产品资深评测专家。
跨境
以下回答将会大量使用「在中国」三个字,这代表了:我略微知道西方媒体的情况,但是我没在西方媒体长时间工作过,所以我没有发言权,我只能说中国媒体的情况。同时,「在中国」三个字不代表这些是中国的特例。
跨境
经济成就了自媒体,里面充斥了情感营销,如果你是一个意见领袖,可以影响带动很多人,那可能效果不错。可是意见领袖堪比凤毛麟角,两年多的时间,自媒体已成爆发式增长,竞争惨烈,再木有谁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自媒体人不管是以何种方式盈利,只要能够体面的生存下去,甚至可以把自媒体做成自己的事业,不管如何,那都会是一次从自媒体起向商业的成功转型。
跨境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