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为何就不能正大光明的步入正轨?

观察
2015
04/21
07:53
马继华
分享
评论

专车的快速发展并非洪水猛兽,只是移动互联网的位置服务、社交功能、支付系统与连接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互联网+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作为专车,老百姓有切实的出行需求,司机...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打击,互联网专车服务还是在全国快速发展了起来。如今,这种用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以叫到高档车出行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京沪等一线城市,而专车出行更成为了很多城市小 土豪 们流行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各路资本还在持续看好专车发展。继滴滴专车、一号专车之后,易到、神州租车等也快速成长,阿里巴巴旗下的高德也加入洪流中来。

专车服务并不是因为互联网而诞生的,但却因为移动互联网而成了气候。此前,在一些城市的高档酒店门口往往都会有一些开着高档车辆的人 趴活儿 ,主要是为了满足高端客人短时间有面子的出行需要。在部分城市,也出现了各种电招出租车服务,很多车辆会相对普通的出租车要高档。这些来自租车公司、旅游公司或者是出租车公司配置的高端车辆应该算是专车的雏形。

由此可见,专车服务的需要本来就存在,并非是互联网公司杜撰开发出来的,所以并不存在互联网公司别有用心的颠覆出租车行业的事情。当然,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智能终端和APP应用的背景下,专车服务向有着更多需求的普通人拓展却也是现实。

专车服务对于目前各地的出租车营运市场 秩序 确实构成冲击,但这种冲击却是对多方有益的一种新秩序的建立,会大大提高整个社会的汽车使用效率,也会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起到疏解。如果这种改变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那旧格局旧秩序的阻挠就变成了开社会发展的倒车,终究会变得毫无意义。事实也已经证明,即便再大的打击,专车服务依然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首先,专车服务对于目前的出行市场是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将目前的公共出行市场划分为两类,一种是多人共行,一种是单人单车。对于多人共同出行,有公交车、长途客运班车,但这种车往往按时按点,对于临时出行或需要个人私密空间的出行需求并不能满足。另外一种就是单人单车,如城市的出租车、处在边缘地带的缺乏营运资质的所谓黑车等等,但出租车在大多数城市都是僧多粥少,不仅是叫车困难,而且牌照也是难求,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至于黑车,本身就是违法,隐患很多。有大型互联网公司背书、具备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费用透明且操作规范的专车正好填补了留下的市场空间,甚至因为专车的发展而让 黑车 失去生存空间。

另外,专车服务对于提高出租行业的服务水平大有裨益。出租车行业虽然是非常重要的窗口服务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和出租公司各种规范、检查,但因为人员分散、流动性强、与乘客接触封闭等原因,服务质量一直广被指责。竞争也许是提高服务水平的最好途径之一,因为有了专车的竞争,老百姓对服务水平的比较更容易,出租车司机势必会主动的提升服务水平来挽留客户。

此外,专车服务一旦合法发展,很多商务人士或者愿意出适当高价的城市居民将有更大的意愿去绿色出行,从而对解决城市拥堵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人因为出行的便捷化和舒适化得到了解决,将减少自己开车的次数,甚至会减少购车的冲动,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大幅度提高,而随着个人购车开车的减少,会产生出大量的租车需求,而价格相对较低的传统出租车将承接这部分外溢需求。出租司机接客量下降并非专车带来,而主要是因为中国旺盛的私家车购买和使用。从长远看,专车的健康发展不仅不会造成出租行业的倒闭,相反,出租司机们的日子会更好过。因此,专车的发展将让城市道路不堵了、司机挣钱多了,老百姓出行也更愉快了。

当然,专车的好处虽然不少,问题也依然存在。比如,有媒体报道的女大学生遭受专车司机言语骚扰,乘客的安全存在隐患。还有政府部门及专家担心的交通安全和保险等问题。不过,这些问题通过技术手段都可以得到解决,由于移动互联网专车系统的闭环特性,即便不能做到彻底杜绝,也能做到万无一失,至少可以做到比目前的出租车管理还要规范严格。

专车的快速发展并非洪水猛兽,只是移动互联网的位置服务、社交功能、支付系统与连接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互联网+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作为专车,老百姓有切实的出行需求,司机有实打实的收益,还能缓解交通拥堵、提倡绿色环保出行,甚至可以让黑车退出历史舞台,为何就不能正大光明的让其步入正轨呢?要知道,老百姓如此有需求且欢迎的好事,恐怕是一禁了之的。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沟通交流请 @马继华 或加公众号 北国骑士 】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专车 正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腾讯公司和京东商城共同宣布达成战略联盟,通过股权投资和深度业务合作共同发展中国实物电商业务。根据双方协议,腾讯入股京东约15%的股权,并在后者上市时追加认购5%的股权,从而成为京东重要股东和战略合作伙伴。
观察
这个十几年维持小团队规模、始终远程办公、又一直稳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自有它的管理智慧。而如何管理外界预期、如何避免被第三方绑架,如何培养他人的行为习惯,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打岔频率——我建议你带着问题,再琢磨琢磨上文《重来》里的那些经验之谈。
观察
“未来,小米将路由器这个家庭中心、手机这个随身中心和各类硬件连接起来。”雷军豪言,投资智能硬件,是要复制100家小米。和小米手机不赚钱一样,雷军也不关心自己投资的硬件厂商是不是能赚钱:“作为投资人,被投公司赚不赚钱我真的不可能管得了,关键是它对小米生态的贡献和丰富。”
观察
加粉丝就是流量思想的从PC端到手机端上的一个延伸。大部分做微信营销的,目前还处在加粉丝和传授怎么加粉丝的阶段。内容主要是如何通过各种工具、到各种群、发各种二维码来获取用户。粉丝过万了,不让加了,就换个号再来。
观察
第一次,冰雪运动的商业价值集中迸发。在冬奥即将落幕时,老牌广告行业媒体AdAge罗列了七个在后冬奥时代值得关注的运动员品牌,谷爱凌名列首位。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