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点评是个靠谱的产品?

观察
2014
12/05
11:42
何轶谦
分享
评论

豆瓣依然是一些发烧友对影片表态的首选之地,积累了众多忠实用户,那么微博为什么先选择从竞争激烈的电影点评入手,而不是先做餐饮、旅游等维度的点评呢?

面对火热的电影市场,上市不久的微博又有动作,于近期推出点评功能。客观的说,豆瓣依然是一些发烧友对影片表态的首选之地,积累了众多忠实用户,那么微博为什么先选择从竞争激烈的电影点评入手,而不是先做餐饮、旅游等维度的点评呢?

笔者认为,相对于美食和旅游,电影其实更利于微博后期进入抢占用户资源。首先从用户习惯上看,一部电影上映档期是唯一固定的,错过了便只能事后找资源观看,因而几乎大部分用户在选择看一场电影前都要看一下点评,往往会因为点评影响到最终的行为,这和餐饮、旅游点评的用户习惯是不同的;其次点评的口碑引导作用对于电影的传播至关重要,这恰好传播是微博的强项,类似病毒式的扩散效果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所以,看似竞争激烈的电影点评,微博只要能发挥自身传播的优势,绝对不会缺少用户。

至于餐饮和旅游行业的大众点评、团购网站、驴妈妈等,这里就不一一去说的。

对微博来说,点评不是头脑发热之作,而是一款务实产品。何为务实,能为微博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能发挥自身产品优势,顺带有可预见的商业化可能,就是务实。

微博的社会化媒体属性和海量的活跃用户,决定了这是一个 人满不为患 的平台:各种认证用户、达人用户和普通用户中不乏演艺明星、影评家、电影发烧友和普通观众等不同类型的人。恰好是这些人,能够对一部电影的点评形成不同的观点,更全面的反映观影人群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反观豆瓣,是公认的文艺小众青年集散地,文艺青年的心你永远不懂,所以好多影片在大众看来还不错的影片,在豆瓣被群起吐槽导致点评分数边缘化,不去质疑文艺小众人群的观影品评能力,但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审美的基本需求,更客观更能代表大众需求的点评才是 刚需 ,才是 喜闻乐见 的。

与豆瓣、时光网的用户相比,更多的认证用户参与,包括影视从业人员的参与,会让微博点评显得更具专业度和公开度。明星用户还可以为 实名 为电影造势,聚拢网友的热情。拿电影《同桌的你》来说,在点评栏中,电影主创人员的点评清晰可见,从影片宣传的角度看,这对于影片在口碑绝对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对于电影发行方和院线来说,票房是他们最关注的,如果把微博点评看成一个营销渠道看似功利,但却更具商业实效力。其实发行方早就发现了这个渠道,只是以往在微博上推广营销更多是靠一系列账号或者名人去做互动转发,或者制造一系列的话题营销噱头,但往往这种营销模式会因为覆盖面不够集中,空有曝光量而没有形成精准的用户互动。电影点评的上线可以把相关资源更为集中的汇聚,形成推广的合力,而且基于明星和专业认证的实名点评对于网友来说,更具口碑价值。

客观来看,豆瓣是业内公认把UGC做到了极致的公司,其实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用户的声音从一定程度上也具备了UGC基因,而且这种UGC基因在开放的平台上更易于传播扩散。微博口碑具备对电影票房产生强大影响的能力,微博通过话题热议、点评打分输出口碑,如果能运用好微博口碑将对票房产生良性推动。

微博点评的务实就在于抓住了微博传播威力的价值,继而可以打通微博上聚集的大量垂直行业的用户,基于专业用户和兴趣达人的资源优势,微博如果未来在多个领域推点评产品的话,例如前文提到的餐饮美食和旅游,也不是意外。

服务即营销,这是近期互联网行业流行的观点,点评恰好站在了服务价值的浪尖,后期的长尾价值如何开发,也是值得微博坐下来思考的,但不管怎么看,抓住了服务的内核,发挥自身的优势,微博点评都算得上一款务实的产品。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点评 豆瓣 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360公关的鼎盛时期,起于3Q大战,盛于12-14几年间,没落于2014下半年-2015. 360惯长于对用户做公关,引导舆论;不长于做高品质品牌,受责于行业。单纯看公关水准,狠准快,很有一手;但看基本道德,不择手段,不足为取。总结一下,惯用手段大概如下。
观察
与此同时,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由于重视度不够、政策限制、本土化缺位、等因素影响,其在华表现不佳。在本土企业集体觉醒、警惕、围堵的情况下,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而从目前来看,亚马逊短期内并无大突破的可能!
观察
很多人问我自媒体还能火或者活到什么时候,我说大概年底吧。。。很多做朋友圈营销的则问我,朋友圈还能做多久,我说大概年底吧。。。为什么不同领域的人问出了同样的问题,一般说来,就是行业出了问题。。当然同样的问题可能还会有什么O2O能做多久或者APP能火多久之类的问题
观察
首先要就新闻、内容等信息发展的脉络,有一个分析。互联网发展20多年来,靠广告驱动的新闻、门户是最早出现的商业模式,而后才出现了博客、社交、微博、微信,中间还间歇出现RSS订阅和阅读器的产品形态,但迅速被替代掉了。在国外也有Digg和Reddit这样的数据挖掘平台。
观察
京东可以通过流量,预判可能的订单量,提前 3天把商品从总库发出,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物流速度却能大幅度提升,而这个阿里即便自建物流,依然不可能做到。原因在于,阿里是平台化经营,流量数据并不掌握在阿里手里,商品调度权也不在阿里的手里。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