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想走今日头条的模式,那是邯郸学步

观察
2014
12/05
11:43
曹增光
分享
评论

首先要就新闻、内容等信息发展的脉络,有一个分析。互联网发展20多年来,靠广告驱动的新闻、门户是最早出现的商业模式,而后才出现了博客、社交、微博、微信,中间还间歇出...

乐视推出 今日视频 的畅想还是极好的。但是就乐视短视频的内容来源上看,还是比较成问题的:一则,好的栏目是有版权,二则,以前的短视频微电影很多都沦为长广告。除了内容源,对带宽和流量的要求也比较高。在移动端做视频,视频的清晰度和流量直接挂钩,两者若平衡不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以上来看,文字和视频的推荐成本压根就不在一个量级上,对乐视来说比较困难,就算最后乐视成功了,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比今日头条多的多。

借助大数据搜索的个性化新闻推荐,已经让今日头条的保守估值超过5亿美元。细究今日头条的成功要素,离不开三个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个性化内容推荐。今日头条的成功正在引发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到个性化内容的推荐中来,乐视推出的 今日视频 就是其中一员。不过乐视 今日视频 最后到底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是无端的东施效颦,都需要时间检验。不过,本文作者却是看好乐视这种模式的,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这两天,一个 今日头条 的新闻阅读APP成了焦点,拿到了红杉领投、微博跟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而且据说还是当时2.3月份的估值,就已经超过了5亿美元。这个冲击波所带来的思维上的颠覆还是极其强烈的。按传统观念,一个是作为新闻阅读APP,这是一个老得掉渣的行当,一度被认为没机会了;二是一个APP价值到5亿美金,比起BAT那些高富帅虽然不高,但这让很多苦逼了多年的创业公司和传统企业大跌眼镜。

暂且不探究这个估值合理不合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今日头条 效应出现,后面还有哪些垂直领域有机会?

新闻低价的悖论

首先要就新闻、内容等信息发展的脉络,有一个分析。互联网发展20多年来,靠广告驱动的新闻、门户是最早出现的商业模式,而后才出现了博客、社交、微博、微信,中间还间歇出现RSS订阅和阅读器的产品形态,但迅速被替代掉了。在国外也有Digg和Reddit这样的数据挖掘平台。如今新闻阅读的走向趋于多样化、碎片化、移动化,出现了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门户、新闻客户端混存的状态。

总体来看,有两条主线,一是对新闻内容精品化趋势,是内容本身的进化,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二是新闻分发模式的蜕变,过去是大而全,后追求个性化,用户说了算,甚至短期也有一些新闻聚合模式出现,试图分析出不同新闻间的相关度,帮助公众了解来龙去脉,当然这条局限于事件新闻上,应用空间并不大。

所以说,做新闻阅读的分发、内容整合,以及致力于新闻阅读效率的提升,在创投圈,这绝对是一个不受待见的行当,古老而又缺乏想象空间。360当年做的社区聚合,也是这个生意,后来才转型,靠安全一炮走红,后面还有一票死去活来的创业者在这个泥淖里打滚,能闯出来的凤毛麟角。

那么,为什么一个 今日头条 的新闻阅读APP,能打破 新闻低价 的悖论,还拿到1亿美元投资?个人认为原由有三个:一是赶对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特别是在APP发展的窗口期,分享到了行业红利,算是APP时代的受益者;二是有 推荐算法 这样一个技术,针对全网内容覆盖,进行个性化新闻推荐,这是个大数据的活儿,实现的是 千人千面 ,解决的是分发效率和质量的问题;三是移动这个战场上,都在抢入口, 今日头条 有1.2亿的激活用户,1300万的日活,未来存在延伸空间。

后面还有什么机会?

按常规逻辑看, 今日头条 的模式有复制的可能性。特别是相对文字,图片和视频等领域都存在 个性化推荐 的需求空间。这几年,各大巨头也都在努力,比如腾讯、新浪等门户在增加 个性化 的内容块,BAT里百度在玩 知心图谱 来聚合和整合内容,增强内容关联逻辑性;阿里也提 千人千面 ,解决后台海量商品库与用户需求匹配的难题。归结到一起,目的都是更符合用户的需求。

视频领域其实最有可能孵化出类似的产品出来,之前的优酷尝试过,搞了一个搜酷,只不过不温不火,体验并不好。巧合的是,前段时间,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的乐视,也低调弄了一个 今日视频 的APP,还在世界杯的档口上,折腾出了 攻城狮、技术男半裸代言 的创意,意图也很明显,乐视也需要增加移动端的入口。简单了解了下,发现与 今日头条 异曲同工,也采取了技术上的 算法推荐 方式。

当然,要做成这回事,技术上的算法是一张差异化牌,也能吸引注意力和眼球。 今日头条 和 今日视频 同样面向全网,采取了开放式的思路,打通了微博等第三方社交媒体的行为数据,前者是用户对某一条内容的阅读、评论、收藏,在此内容上停留时间的长短。推算出用户的偏好,从而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后者是将用户过去播放、收藏、点赞或分享视频的碎片化行为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建立起该用户的兴趣模型,从而做到更为精准的 投其所好 ,本质是一样的。

可以说,不管是发达了的 今日头条 ,还是卯足劲正冲的乐视的 今日视频 ,瞄准的都是信息分发和个性化推荐的模式,用户使用时间越长,积累的行为数据越丰富,推荐的精准度越高。这个模式如果在PC桌面端玩,其实意义不是很大,移动端由于碎片化、屏幕小,对信息(文字、图片、视频)获取要求更高,就有了创新的空间。

为什么更看好视频?

如果要对新闻、图片和视频在 个性化推荐 上的发展空间做PK的话,个人更倾向于视频,视频这个局中,机会更大。原因有三:一是轻快、不需要思考的精短视频是趋势,结合移动碎片化趋势,发挥空间更大;二是过去,视频集中在影视剧、热播等长视频身上,精、短的微视频正处于一个 窗口期 ,现处于临界点上;三是,短视频对个性化推荐依赖度更高,更碎片化。

以上三个理由支持 今日视频 在视频领域会有机会。当然,做这个事的目前仅有乐视一家推出了 今日视频 ,玩法也比较 上路 ,但最终会不会冒出来新的竞争者,这是一个未知数,至少目前看,乐视机会更大。

另外看好的一个理由是, 今日头条 的价值在激活量、活跃度和用户规模上,变现的是模式广告,这是最传统的套路,不知道未来会不会结合LBS,延伸到 生活服务 的领域,但走这一步很冒险,是一个 轻量 和 变重 的权衡,单点突破后怎么扩展模式,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相比较,精短视频的模式延展性则会强很多,可以走 众包 、 众筹 ,反向整合制作、播放等路径,可以由用户来主导视频链条,甚至按用户偏好设计内容,还可以延伸衍生品等业务。恰好,乐视 平台+内容+终端+应用 的生态提供了扩展空间。

从这点上看, 今日头条 不会是最后一个,在视频等垂直领域,会有更多的致力于信息分发和阅读效率的个性化产品出来。

乐视推出 今日视频 的畅想还是极好的。但是就乐视短视频的内容来源上看,还是比较成问题的:一则,好的栏目是有版权,二则,以前的短视频微电影很多都沦为长广告。除了内容源,对带宽和流量的要求也比较高。在移动端做视频,视频的清晰度和流量直接挂钩,两者若平衡不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以上来看,文字和视频的推荐成本压根就不在一个量级上,对乐视来说比较困难,就算最后乐视成功了,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比今日头条多的多。

曹增光,新浪知名博主。曾供职北青报信报中国经济时报,8年报纸转网的媒体人。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头条 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我们本身代表的是国家,你(百度)不用打败我们,你应该多帮助我们,多给我们出主意。我们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履行国家职责。 官员邓亚萍的国家使命 作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女性之一,40岁的正局级官员邓亚萍最近陷入了舆论的批评旋涡。 仅就政治成就而言,邓
观察
腾讯则以QQ和微信的社交平台起家,构建自己的流量池;阿里则以淘宝和支付宝为主的购物起家,近年来通过收购入股新浪微博、高德地图、UC浏览器等,建立自己的流量池。
观察
很厉害,唐岩就是抓住这一刚性需求,开始从企业帝国的QQ里抢食。“你想我们若干年前上QQ干嘛,不是找网友嘛?而现在这帮(‘陌生人交友’的非议者)唧唧歪歪的,难道男的找男网友?不也是找女网友吗?只不过现在不会再通过QQ找朋友了。”
观察
【砍柴网推荐】万汇网,作为承载万达电商梦想的网络平台,终于姗姗来迟。作为万达前员工,现互联网从业者,我也第一时间体验了万汇网,也许王健林真的应该好好反
观察
Google Reader要挂了,于是传统RSS订阅用户哀嚎声讨,个性化订阅器欢呼雀跃(大部分还是假的),Google Reader后时代,用户该如何选择处理自己的信息,这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替代产品的问题。 先辟个疑,总有人小肚鸡肠的去揣测Google关掉Reader是因为不赚钱,实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