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时代的电影营销法则:如何打造“成功的烂片”?

跨境
2014
12/05
11:43
阑夕
分享
评论

郭敬明的最新电影作品《小时代3:刺金时代》上映首日,揽下1 1亿票房成绩,顺利打破国产非3D电影首日票房记录。与此同时,它的豆瓣评分始终停留在4分以下,网友纷纷吐槽为...

郭敬明的最新电影作品《小时代3:刺金时代》上映首日,揽下1.1亿票房成绩,顺利打破国产非3D电影首日票房记录。与此同时,它的豆瓣评分始终停留在4分以下,网友纷纷吐槽为何不能打负分。

这种口碑失意、市场得意的分裂现象,并非个案。时间回溯,《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西游 降魔篇》都在一片负面声中先后强势登顶,连侮辱观众智商的《富春山居图》都跻身了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前10的榜单。

看上去,这似乎是烂片的黄金年代,像当年陈凯歌《无极》那样的滑铁卢再也难以出现,电影的商业属性也愈来愈显著。同时,逐渐变得耳熟能详的 粉丝营销 ,亦颠覆了很多行业专家的常识:电影观众的身份,从 影迷 平滑过渡到了 用户 ,他们所消费的,也不是所谓的影视艺术,而是自己兴趣范围之内的产品。

而中国现代电影的操盘手,俗套的来讲,就是产品经理的角色。

产品经理的职责,是判断用户需求,并拿出满足需求的功能和内容,如果足够优秀,还要兼顾计算投入产出比。中国的电影产业,以前不讲究这个,由制片方一手组建导演、编剧和演员的团队,遵循集中供应的思路,我给什么,你们就看什么。这种模式,造就了中国电影的 大师现象 ,观众对于 大师出品,必属精品 有着天然期待,但是大师脚下堆砌的台阶越高,一旦失手跌落,不仅损不可挽回,重建品牌亦难度巨大。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电影票在生活支出中的占比相应走低,影院消费的平民化,稀释了电影观众的专业成分,观影也从一种精神升华体验降级成为一种普通娱乐项目,并产生新的分众效应:传统的分众效应,浓缩于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二元法则,而如今的分众效应,在于观众类型的垂直细分,由此割裂出高度个性化的市场,最终推动电影产业走上按需定制的道路,你们想要看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简而言之,与其在大众之间寻求妥协与平衡之道,不如画野分疆,极致取悦拥有某种需求共性的用户群体,这就是当下电影产品的生产逻辑,同时也是贯穿全程的营销法则。

韩寒在其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的上映前夕,公布他与朴树联手制作的主题曲《平凡之路》,引得文艺青年纷纷 感动落泪 。而这个圈子之外的专家和媒体,却大惑不解,甚至认为这是 为赋新词强说愁 式的无病呻吟,言辞之中颇有想要 抽醒你们这些病患 的意思。然而,这才是分众时代的审美隔阂,一切无法理解的对象,都是营销目标之外的受众,没有迎合的价值,只要端稳漏斗,甄别出足够回报的用户规模,电影产品就能抵达预先设定的应许之地。

包括好莱坞也面临同样的状况,当电影的艺术进步几乎陷入停滞时,整个电影市场却依旧蓬勃发展,资本滚烫,学院落寞。当马丁 斯科塞斯后来票房大热的《华尔街之狼》在奥斯卡高德温戏院播放完毕时,一名评委忍不住冲到马丁 斯科塞斯面前怒吼: 你应当感到羞耻! 而迈克尔 贝的《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几乎引起了全球影评人的鄙夷,但是它的排片和销售却一度让许多影院的系统瘫痪。

只能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对于主要商业寿命可能只有数月的电影而言,口碑在阻拦票房上的作用日趋衰微,当找到了分众市场并俘获了用户的追恋情结之后,一部电影就已经成为了圆形餐桌上的菜肴,食客们觥筹交错,要的不是口齿余香,而是这种共享同一种认知的氛围。

你如果懂,那就对了,你如果不懂,那也对了。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法则 时代 电影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屡屡因为错失媒体头,汪峰一直遭媒体及网友调侃。昨晚,因求婚章子怡成功,汪峰终于上了回媒体头条。但稿件中“公关稿”三字的署名,却让汪峰的这个头条,更让外界质疑是花钱营销得来的。有媒体评论,汪峰今日终于上头条了,最后却被公关稿抢了头条。
跨境
近期,Shopify新增链接亚马逊账户的选项。该商店主页面顶部,开始突出显示这一新功能,用户可通过链接账户来自动提取新的亚马逊订单信息,以此实现亚马逊订单跟踪。
跨境
据了解,4月27日,耀世星辉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耀世星辉和洋码头境外实益权益主体YMT HOLDING LIMITED签署了合并意向书。耀世星辉拟以发行限制股份的方式收购洋码头100%的股权。
跨境
媒体评论人宋志标评论此案的复杂性说:“戴玉庆一案,因为上头在打老虎,加之中纪委下派各路钦差密探,审至中游,像是有点角力的意思。戴玉庆夫人代夫递呈状纸,……诉状递给广东巡视组,也因为不删的缘故,流传在微博上,好似在拼内力。”
跨境
2020年疫情带全球经济重大的改变,2021年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其中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促进了外贸转型升级,尤其在疫情冲击下为稳外贸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跨境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