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半年盈利2.91亿 转型中的确定和不确定

电商
2017
09/06
05:02
李成东
分享
评论

苏宁半年盈利2.91亿 转型中的确定和不确定_零售_电商之家

8月的最后一天,苏宁云商发布了2017年半年报。2017上半年,苏宁实现营业收入837.5亿元,同比增长21.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1亿元,上年同期为-1.21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商品销售规模(含税,区域上涵盖中国大陆、香港、澳门1046.24亿元,同比增长22.26%。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为500.39亿元(含税),同比增长52.76%,其中线上平台自营商品销售收入413.6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61.39%,开放平台商品交易规模为86.74亿元(含税)。线上GMV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用户数量的提升,上半年苏宁易购APP日均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80%,2017年6月移动端订单数量占线上整体比例83.66%。

从这份财报中,我们看到了苏宁云商的核心业务——零售正在往乐观的方向发展,这种乐观包含了确定和不确定两个方面。

确定的乐观:门店数量减少 结构优化 费用占比下降

上半年苏宁营收增长21.87%,和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这一增速其实并不亮眼。但他们在成本控制方面做的更加出色。

今年上半年,苏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占比分别为10.8%、2.8%和0.2%,三费占比合计13.9%,较上年同期下滑1.5个百分点。单独看第二季度的话,占比更是只有12.55%。

我们认为推动费率下滑的原因在于苏宁近年来对连锁店结构的优化。效率低下的门店被关闭或者改造,并且对经营面积进行调整,以降低租金。

在过去几年,苏宁一直在对连锁店(云店+常规店)的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整。

首先,从入驻城市数量来看,自2015年之后,苏宁连锁店的覆盖范围就始终维持在297个国内城市,再也没有增加。这代表着苏宁线下门店战略从原本的快速扩张转变为精细化运作,注重单店效率。

其次,门店总数也在下滑。苏宁可比门店总数从2012年的1664家下降到今年6月低的1489家。与之相反的是可比店面销售收入增速由2012年的-12.38%上涨到现在的5.54%,呈现出明显的震荡上升趋势。

上半年,通过加强坪效、人效等核心指标考核、以及关闭低效门店,苏宁的人员、租赁、装潢和水电费用占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门店结构的优化还体现在存货周转方面。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苏宁存货周转天数为33.08天,相较于去年年底的36.75天减少了3.67天,也低于京东的36.3天。表面上看只是领先短短3天,但考虑到苏宁渠道的多元性,这背后反应的是苏宁供应链的大幅进步。

首先,京东只有线上渠道,线上也只有一个京东商城。苏宁的渠道则要复杂的多,线上有天猫和自己的苏宁易购;线下店铺更加复杂,目前他们共有各类店铺3645家,分布在内地和港澳、日等多个地区。很明显,渠道复杂容易导致库存堆积的问题,进而降低供应链效率。所以,这短短3.67天的进步折射出的是苏宁运营水平的大幅提升。

线下门店数量的减少并不代表着苏宁线下正在收缩,相反他们其实依旧维持着计划中的扩张。今年上半年苏宁新开云店13家、常规店24家、红孩子店6家和超市店1家。在一、二线城市,他们通过云店、母婴店、超市店全方位地贴近用户。在三、四线级农村,“零售云”配合苏宁易购服务站,向用户提供无差别服务。而关闭的门店大多是效率底下且成本高昂,随着门店结构的调整,规模化效应带来的运营效率和成本压缩会逐步反应到财报中。

因此,这一乐观是确定的。

那么通过调整门店结构以提升效益的方式可以维持多久?我们以旗舰店升级为云店作为推测标准。截止6月底,苏宁共有204家云店和192家旗舰店。2015、2016和2017上半年,分别有32家、45家和50家旗舰店被改造成云店。按照这个速度推进下去,预计到2019年上半年,全部旗舰店将被升级为云店。我们认为届时苏宁管理费率和销售费率的合计占比将下降到10%左右。

不确定的乐观:携手阿里 智慧零售引人遐想

今年夏天,阿里巴巴所领导的“新零售”概念席卷全球科技/零售行业,不仅将自己的市值推到创新高的4000亿美元,同时也拉动众多合作伙伴的业绩。海尔、格力、雅诗兰黛、阿迪达斯等数十家中外品牌在财报中提及和天猫的合作。

英雄所见略同,苏宁也提出了自己的“智慧零售”战略。张近东在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中表示“智慧零售”是在在多样化的场景中,以智能科技为手段,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商品、内容和服务。

阿里和苏宁关系密切,阿里巴巴持有苏宁19.99%的股份,而苏宁则拥有阿里1.05%的所有权。双方此前在线上的合作进展顺利,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为公司带来的大量流量。今年上半年,苏宁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为500.39亿元(含税),同比增长52.76%。

在我们看来,两者未来更大的合作空间将在线下,也就是在“智慧零售”方面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将给苏宁带来一种不确定的乐观。

近年来,实体店现关闭潮。去年流传的一份“实体店阵亡名单”显示,超市、奢侈品、百货、餐饮行业的巨头都在大量削减门店数量,但另一方面,阿里、京东、亚马逊等巨头却纷纷进驻线下。有人走,有人来,这预示着零售业正经历着大洗牌。

“智慧零售”需要让实体渠道越来越贴近顾客,或者让顾客越来越容易接近实体渠道。而线下门店是苏宁的优势所在,如果通过和阿里的合作,将自己数量众多的门店升级到“智慧零售”的标准,这无疑有利于苏宁未来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智慧零售”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物,现在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它到底会带来何种影响。无论是苏宁、阿里还是京东等都处在摸索阶段。所以说,虽然人们充满了对“智慧零售”的憧憬,但这种乐观是不确定的,因为你不知道它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智慧零售”为我们勾勒了美好的未来,但未来不会自己发生,需要我们动手去创造。苏宁是否有能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或者说苏宁是否有可能把这种不确定的乐观转化为确定的乐观?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投入的话,就不可能令未来变的更好。所以,研发费用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2012年,苏宁的研发支出仅为1.14亿元,而在2016年,该费用已经达到了12.58亿元,10倍于4年前的水平。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也从12年的0.12%上升到今年6月低的1.07%。

苏宁的研发支出主要投入于互联网研发架构体系。包括硬件系统的稳定升级、围绕大数据的各类应用研发、打造柔性IT系统等。随着投入的加大,苏宁的研究成果不断落地。就在一个月前,苏宁易购精选店在安徽来安开业,该店前身是一家日渐萧条的百货大楼。

不过现在,苏宁赋予了其新生,通过对过去消费数据的分析,实现智能化选品,令小镇居民同步获得和大城市消费者一样的爆款商品。而这背后的关键是苏宁零售云——苏宁智慧零售战略的核心之一。在全渠道逐渐成为趋势的情况下,订单可能来自于线上或者线下,这对商家的IT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零售云打破了原有线上系统与线下系统之间的信息阻隔,通过支撑全渠道业务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可以说,零售云平台是苏宁向三四线及农村市场输出智慧零售能力的重要平台。

以守为攻,静待“智慧零售”崛起时机

利润的增长来源于收入的提升或者费用的降低。电商逐渐进入存量博弈状态,当大部分友商还在想着做加法,思索如何提高营收的时候;苏宁则在做减法,通过减少费用支提升盈利能力。这种以退为进的战略值得我们思考。

此外,我们认为过去几年,苏宁陷入困境的原因是渠道变化带来的供应链复杂化。复杂度是供应链的大敌,相较于纯电商,苏宁必须兼顾线上和线下,这是他们落后友商的主要原因。现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线上和线下融合之势越来越明显,原本复杂的供应链将被简化。

虽然我们目前无法确定“智慧零售”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但从传统零售升级至”智慧零售”的方向是已经确定的。随着线上巨头的高调介入,线下实体经济必将加速复苏,以线下起家的苏宁有望率先完成实体门店的升级,迎来盈利拐点,将“智慧零售”的不确定变为确定,以逸待劳,恭候各路诸侯的挑战。

还有一个比较确定的事情是,2015年8月苏宁以不超过140亿元等值的美元,按照81.51美元/股的价格投资阿里巴巴,账面上已经赚了上百亿了。8月30日阿里收盘股价171.04美元。苏宁转型,不差钱!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垂直美妆电商第一股已基本倒下,聚美优品更是难掩颓势,不出几年,美妆市场或许只有天猫、京东和唯品会,甚至是只剩下天猫和京东进一步对立,届时垂直电商的模式恐怕就真的夕阳西下了。
电商
8月16日消息,途家民宿与别墅度假品牌趣墅日前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围绕品牌、产品、流量、渠道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资料显示,趣墅成立于2015年8月,截止目前开业项
电商
已然 封神 的亚马逊并不完美,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亚马逊的烦恼从未远离。近日有外媒爆料称,亚马逊向部分使用 Seller Fulfilled Prime(SFP)的卖家发送了一份报告,报告里面包含所有
电商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前三个月,周大福珠宝集团大力推动O2O零售,带动中国内地电子商务及O2O相关零售值按年录得67.1%增长,销量亦上升12.0%。
电商
农村电商在尽享政策红利的背景下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而零售巨头为此也展开了多轮较量。
电商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