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一切吗?恐怕人类还是真正的主宰

精选
2016
08/01
02:16
编译/吕佳辉
分享
评论

据科技博客VentureBeat报道,近些年来,人工智能这一新名词异军突起,主流观点均认为它将彻底改变个人计算和互联网的未来。

市场研究机构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投资总额从2011年的1.45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6.81亿美元。该机构预计,2016年相关行业获得的新投资将达到12亿美元,比去年暴增76%。

显然,业界对人工智能技术有着相当高的期待,但要知道的是,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此前,人们花了整整六十年的时间才让第一个人工智能平台通过图灵测试。然而,要想使人工智能完全摆脱对人类的依赖而自主行动,技术上或许还需要另一个六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1. 我们不要冷冰冰的死脑筋

Facebook推出的首款人工智能系统“M”算得上是人工智能与传统客服的最佳组合,其性能远高于Siri等语音助手。不过,“M”可没你想的那么智能。事实上,“M”背后有一整套的Facebook客服团队,他们实时监控着“M”的一言一行。所以说,“M”背后的人工干预是该人工智能平台“聪明”的本质原因。那么,它是否还能算得上真正的人工智能平台?人们是否还需要真正的人工智能平台呢?

此外,人类的直觉也是机器学不走的瑰宝。尽管像Siri之类的智能助手可以长时间进行重复工作,但它并不像人类一样会积累经验并越做越好。譬如在预订机票时,Siri就无法像人类一样做出直观判断。它们只知道哪张机票更便宜,但并不会考虑到这张机票会额外花费10个小时的时间。如果用户需要一张最便宜的机票,毫无疑问这些智能助手会选择它,但留给用户的只有无语。

事实上,机器只会按照程序设定执行任务,它们太守规矩了,无法像人类一样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变化。此外,机器也无法理解爱、创意、理解以及团结等人类独有的情感和概念。不管其在图灵测试中的智力水平如何,给人的感觉总是冷冰冰的,有些缺乏人情味。

2. 人工智能不会抢你饭碗

眼下,即便是将人工智能当作生产力工具的公司,也倾向于让AI变成辅助人员,协同人类进行工作,而非全盘替代人类。

对那些聪明的公司来说,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让核心团队员工支配、掌握更多的资源。人工智能有助于完成任务,但它并不是完成工作的主体,各种任务依旧需要人类。

谁来给出工作的方向?当然不会是机器。谁来为未来出谋划策?当然也不会是机器。

3. 聊天机器人夺不了权

开发具有人类思维以及行为方式的智能机器是一项卷帙浩繁的科学工程,即便是人工智能专家也不敢打包票。尽管当前人工智能和聊天机器人将继续发展,但在很多应用中,它们并不会成为首选方法。

从理论上来说,人工智能平台的目标是为人类减少日常重复性工作的痛苦,然而诸如Siri等AI助手却往往由于频频失误及理解偏差导致人类工作量的增大。

尽管各家公司都在不断努力,但人工智能在短期内还无法令人满意,人类依旧是这类技术应用的主宰。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智能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HTC在CES期间展示了虚拟现实设备Vive,并没有过多地提及“老本行”手机业务。不禁引人发问,难道这家公司要全盘押注VR吗?
精选
2015年是商用无人机大面积爆发的一年。尽管相应的无人机法规还在研讨中,并没有完全落地施行,但商用无人机的市场前景在进一步扩大。
精选
智能互联汽车的普及究竟还有多远,这片蓝海究竟是汽车厂商的天下,还是互联网企业的天下,正是当下业界讨论的热点。
精选
这场关于虚拟现实的狂欢从国外到国内正在肆意蔓延,无论是传统信息科技公司还是新兴创业者,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都在被这个概念搅动。
精选
自动紧急刹车被视作无人驾驶汽车普及的关键元素,而针对此项功能展开的早期研究显示,它可以将追尾事故减少40%,而在那些无法完全避免的事故中,自动刹车至少也能降低事故严重性。
精选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