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马年春节时的微信红包游戏,还局限于腾讯与阿里巴巴的移动支付入口前哨战;那么羊年贺岁时的“摇一摇”,在央视、BTV春晚的加持下,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新民...
电视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交融,在羊年伊始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载体是 红包 。
如果说,马年春节时的微信红包游戏,还局限于腾讯与阿里巴巴的移动支付入口前哨战;那么羊年贺岁时的 摇一摇 ,在央视、BTV春晚的加持下,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中华新民俗 从央视春晚110亿次摇一摇红包互动总量到8.1亿次/分峰值数据,从BTV春晚2.19亿元摇一摇打车红包到1.1亿次微信页面互动,电视和手机屏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度捆绑在一起。
着眼当下,是个多赢局面,电视台、广告主和社交平台各得其所。但面对未来,各种争议纷至沓来。
有电视业者焦虑,我们电视台面向互联网公司全面开放自己的核心内容资源,除了一时热闹什么都换不回来,因为渠道、平台和用户资源牢牢掌握在BAT手里。更有人提出, 与微信互动是饮鸩止渴的自杀行为 。
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实际上错得离谱!
首先,有能力建设全网级公共开放平台与统一帐户体系的,就那么寥寥几家。在中国如腾讯(微信、QQ)、阿里巴巴(支付宝、新浪微博),在全球如Google、Facebook、Twitter和Line。
除此之外,老牌如微软(旗下曾拥有Hotmail、MSN帐户体系)日渐没落,新锐如WhatsAPP(全球高达7亿活跃用户)也难免被Facebook巨资收购。
坐拥政策资源垄断的中国电信运营商,天然拥有所有的号段、号码资源与帐户体系,但依然在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行动笨拙,更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事实上,在全程全网的互联环境中,开放平台与统一帐户的马太效应极为明显,必然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
无视这一事实,将正在 连接一切 的微信狭隘地视为产品平台,进而认为电视台与其合作是主动交出内容控制权、拱手让对方瓜分自己的广告收入 如是论断,客气点说是理想主义情怀,不客气的说是无知者无畏。
对于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各细分行业来说,如何积极结合、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支付宝等开放平台是正路,总想着自己再造一个类似平台并平分天下,实在是南辕北辙的误判。
在与 微信们 的交融中,电视台开始找到简单可行的用户互动逻辑,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过去谈及 台网联动 ,无非这几种场景。其一是利用短信、论坛、微博等平台进行吐槽式的 外交互 ;其二是利用二维码、声音识别等辅助手段,将用户加入互动游戏中;其三是通过智能电视的叠加菜单,配合遥控器或手机APP,展开互动。
但与 摇一摇 相比,上述场景都显得过于复杂和间接,误操作概率偏高、响应时间过长,很难让用户在第一时间就得到反馈激励。本来,电视媒体的魅力就是声光电强刺激下的视觉冲动,只有同样刺激的行为冲动,才是最好的搭配。
事实上, 摇一摇 抢红包只是个开始,开始塑造全新的用户与电视交互习惯。可以预见,这一简单粗暴的交互习惯普及之后,将能为综艺节目、体育节目、购物节目乃至新闻节目带来多少商业化的想象力。
借助微信入口,获得用户数据,考量的是电视台的新媒体运营能力,而不是坐等别人送上门来的 开放 。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转型,帐户体系与用户数据当然是重中之重,但这源于自身的新媒体运营能力和意识,而不是坐等别人送上门来的 开放 。
试问,中国互联网二十年来,哪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是从零起步,一个一个的积累起用户资源?哪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是在传统报刊、电视、广播上投放过巨额广告获取用户资源?
这些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借助不断迭代升级的系统平台和在线服务,沉淀下丰富的用户资源,成就了今天互联网的辉煌。
反过来,当电视台需要向互联网转型时,为什么不需要付出同等代价?为什么不应该大大方方的借船出海?在一个用户时间、兴趣和社交关系被日益解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笔者认识的很多广电业朋友,都在埋头苦干,通过越来越强大的内容竞争力和快速成长的互联网系统运营能力,积累着用户、锤炼着产品、探索着路径。譬如,BTV春晚的微信微博互动双破亿、总导演全程评论陪伴观看模式的创新,就是鲜活的例证。
当然,也不乏故作惊人之语者,譬如 饮鸩止渴 说。可惜,笔者只从中看到了无谓的恐慌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