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技巨头海外扩张之路——靠工具类应用屡试不爽

观察
2015
01/18
10:44
俊世太保
分享
评论

美国的科技公司经常会抱怨进入中国市场非常困难,尤其对创业公司来说,不友好的商业法规、不一样的消费者偏好以及语言障碍,都造成了他们的移动应用无法吸引中国消费者。另...

美国的科技公司经常会抱怨进入中国市场非常困难,尤其对创业公司来说,不友好的商业法规、不一样的消费者偏好以及语言障碍,都造成了他们的移动应用无法吸引中国消费者。另外,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几个玩家 阿里巴巴于购物和支付方面、腾讯于社交方面、百度于搜索方面 也让企图在中国开拓消费者市场的国外企业毫无用武之地。

但是,对于打算打入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市场的中国的应用开发者,情况也是一样。看看美国App Annie 上美国区 iOS App Store 的排名吧。除了长期高排名的 Facebook 或者流行热门的 Candy Crush Saga,你几乎找不到任何来自中国的应用。再看看中国呢,你会发现百度、腾讯所制作的一大堆应用里,也就一两个有英文名。

尽管有一道藩篱把中国互联网生态和世界分隔开,一些大型中国公司还是找到了在海外市场制造人们应用的方法 方法你估计猜不到。

工具类应用,虽然无聊但是足够有效

如果说世界上最热门的中国制作的应用都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无聊。中国的科技巨头们斥巨资给国际用户开发各种工具类应用,包括浏览器、安卓桌面、安全应用。

北京的猎豹移动去年九月宣布,猎豹清理大师,一个管理安卓设备垃圾文件的应用,已突破100 万的日活跃用户大关。据称,他们 2.84 亿的月活跃用户来自旗下的移动应用产品矩阵,包括金山手机毒霸、猎豹浏览器国际版、金山电池医生。猎豹没有透露其单个应用在海外的用户数,但宣称超过 65% 的用户来自海外。

久邦数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他们的 GO 桌面已经超过 2 亿下载量大关,并成为市场上最有名的安卓桌面之一。GO 系列的其他应用包括一个天气应用、一个短信管理应用、一个键盘应用、一个垃圾文件管理应用和一个电池管理应用。2013 年年末,其超过 70% 的用户来自海外。

围绕搜索引擎,百度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但其在海外最有名的产品可能是点心优化大师,一款宣称可以优化手机性能的应用。百度告诉 Tech in Asia,点心优化大师的海外下载量很快就将达到一亿次;同时其姊妹应用点心省电的海外下载量已经突破了五千万。点心应用工作室负责开发百度面向国际系列工具应用,他们也已经开发了一款浏览器和一个手电筒应用。

广州的 UCWeb 制作了 UC 浏览器,中国最流行的手机浏览器,他们的产品也在印度、尼日利亚和孟加拉国等其他国家享有盛名。奇虎 360 是中国一家极具争议性的开发反病毒软件的公司,他们也有一系列的英文工具应用。360 Security则是其在国内PC 市场360完全卫士的仿制品,公司宣称该应用在海外已有六千万用户。

这些应用不是初创公司制作的。百度、奇虎、猎豹移动和久邦数码都是美国上市公司 后两家在去年上市。同时,阿里巴巴去年六月收购了 UCWeb,数额未公开(但估计不小)。

中国互联网公司为何关注工具,因为这是在盲区

为什么这些有钱、有人的中国公司都在这些无聊的浏览器和电池应用上下赌注,企图打开国际市场?为什么国际市场上下载量最大的工具类应用都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制作的?这里有五个理由:

1. 这是他们老本行

一定程度上,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在为世界贡献无聊的应用,这是他们的习惯。金山公司在 2014 年年初分出猎豹移动并赴美上市,而金山在 1999 年就发布了 PC 平台上的金山毒霸。虽然金山公司还是以其软件服务著名(也是小米公司 CEO 雷军的前东家),但他们还是有一系列工具应用。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同样也发布了 Windows 平台上的浏览器,杀毒软件,和垃圾清理应用。而奇虎则利用其无处不在的 PC 反病毒软件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奇虎在国内现有一个流行的搜索引擎,也有足够的资金投资美国初创企业,奇虎应该大胆利用简单的应用进行产品多样化。

2. 可以快速进行本地化

除了简单以外,工具类应用也适合出口,因为他们很容易适应新市场。

「比方说我是来自武汉的下一个马克 扎克伯格,我想在美国大干一场。我当然明白我不能选一个商务应用,因为那样我光运转起来就得雇一批美国人。」Edith Yeung,海豚浏览器的商务拓展说。海豚浏览器也是一个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中国工具类应用。「但如果我做一个工具类应用,我只需要把我的小米手机切换成英文,我就知道我在旧金山的用户眼睛里面看到的是什么。这样,我和当地竞争对手比起来的优势就不会像做商务应用那么少。」

3.留存度高

每一个开发应用的人都希望用户不光下载他们的应用 他们还希望参与。和其他的应用相比,工具类应用对用户的要求不多。Candy Crush Saga 需要用户不停的砸薄荷糖过关。Facebook 要求用户阅读或者给状态点赞。但是优化和电池应用只需要用户按一个键就行了。

为什么首先要按键呢?这个嘛

4.对于垃圾手机遍地的新兴市场,工具类应用再适合不过

偶尔,iPhone 或者 HTC One 的用户会觉得自己的手机性能下降了。但是,一个手里拿着 30 美元手机的印度小伙子可能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应用来榨干手机的性能。

「对于百度所关注的市场,工具类应用非常合适。因为在这些国家 泰国、埃及、巴西 智能手机普及率在快速上升,很多新设备都是中端而不是高端机器。」百度的发言人对 Tech in Asia 说。「这就意味着用户希望尽可能的利用手机,所以省电和加速应用是必需的功能。」

5. 没有人大规模做这个

App Annie 亚太地区的 VP Junde Yu 说,这些实用的应用其实是西方互联网公司的盲点。省电和加速应用开发费用都较高,而这些产品的也不会有迅速的收益。从创新角度来说,工具类应用也不是那么让人兴奋,这也让有创新能力的初创公司不愿意在此倾尽全力。

「花 99 美分下载一个工具应用,或者花 99 美分买一个工具类应用的内购,愿意这样做的人不多。这就是为什么工具应用不吸引大公司的原因。」Yu 说。「一般来说,做电筒 APP 和电池增强应用的都是美国的小工作室,他们认为他们的应用很好,绝对值 99 美分。」

这就给中国的机会主义者公司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大公司不缺资金,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他们就能轻松地在这些免费应用上进行投入。在一篇九月份的英文博客中,猎豹移动的 CEO 傅盛坦白地承认:

虽然在 Google Play 商店中有很多不错的应用,但在效用/工具类别中,竞争不那么激烈,尤其是跟中国本土的应用市场相比。在美国,用户在 Google Play 商店中下一些工具应用需要付费,而在中国这些应用都是免费的。这就是中国的「免费试用」模式。多亏了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我们相信这其中还有盈利的空间 我们希望把中国的免费模式带到美国,为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百度、猎豹和 UCWeb 都会把他们应用的成功归结于有机的生长。但是这也已经不是秘密: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广告上,倾注了大量的资金。他们的广告可能在 Facebook 里,可能在 Candy Crush Sage 里,或者任何一个页面里。

木瓜移动是一家位于北京的公司,他们运营有一个叫做 AppFlood 的广告平台,根据他们的数据,去年来自中国的全球广告支出平均每个季度增加 116.5%,超过了美国的开销。该公司的客户包括百度和金山。

「突然间这些中国大公司就开始在推广工具类应用上大量投入,」Yu 说。「只有他们才能够将他们的应用变成在每一块手机屏幕上都有的国际产品和国际品牌。」

获得用户、数据,和分发渠道

有人想知道,有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驱使百度和猎豹在工具应用上去投入那么多来获得用户?毕竟,有多少人会像痴迷 Instagram 或者喜爱 Uber 一样喜爱电池管理工具呢?

Yu 说,争相吸引国际用户的原因,在于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

他说:「如果你跟一群投资者说一个月入 100 美元的热门产品,你的投资者会问你产品的寿命如何。」「但是,如果在一系列平淡无奇的应用里面,你给投资者展示一个有一百万日活跃用户的产品,再跟他们说你能通过不断增长的日活来推广其他应用,投资者估计听着就高兴。」

另外,这些智能手机工具并不是只是工具应用。他们是数据挖掘的工具,能深挖你手机中的数据,来销售最依靠互联网的产品 广告。

「点心电池医生和清理大师比你更了解你的手机,」Yu 说。「电池节能应用需要知道一个设备上哪个程序最耗电,所以它也需要知道你手机里都运行着什么程序。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清理大师 它知道哪些程序正在消耗内存。为了帮你优化内存,他们需要知道哪些应用在消耗内存」

点心优化大师截图

深藏在这篇文章讨论的应用中的,是一个用户可以下载推荐和相关应用的板块。在每个应用被下载之后,百度甚至会奖励用户虚拟货币,这些虚拟货币可以兑换增强的工具功能。按理说,用户使用这种数据跟踪的工具越多,或者下载此类的应用越多,百度和猎豹就能有更精准的广告(建议安装应用)。所以,如果猎豹知道你现在玩 Candy Crush Saga 上瘾了,没准就有 Pet Rescue Saga 或者其他的三消游戏。

猎豹清理大师中,点击「应用管理器」下的「精选」就会出现一个应用商店式的板块

中国互联网公司偷窥你的手机内容,但在你大发雷霆之前,你要知道这和 Facebook 根据你的资料和谷歌根据搜索请求给你推荐广告没啥区别。通过挖掘用户许可的资料,猎豹、百度和其他类似的公司都把一个简单的应用做成了一个临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广告主和经纪人进行互动。

利用工具,然后开发更强大的应用

一个中国工具应用的基本逻辑,是伪装成性能优化的工具挖掘用户数据,通过营销将其冲到 Google Play 排名的前面,然后拉拢需要抵达数百万用户手机的广告商。

但是,一旦你手里有了几百万用户和他们的数据,机会就多得是。

比如猎豹移动,建立一个品牌就是可行的选择。这家公司全世界都有办公室,似乎也是为了助力其公司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利用用户数据来开发更强大更能留存的应用也是一个选择。比如奇虎,如果他们发现他们的在埃及的用户喜欢玩 MMORPG,他们就可能在这个市场销售中国制作的类似游戏。或者,如果他们发现秘鲁用户喜欢照相应用,他们可能就考虑自己在这方面有何优势。完全的销售数据也是一个可能(更新:奇虎书面表示 360 安全软件有隐私控制功能,不会销售用户数据)。

猎豹移动和百度甚至希望他们的海外的运营更像一个广告网络。为了在他们的应用中销售广告位,这些公司可能和一些会电话营销的第三方广告网络公司合作。两个变化暗示着这个进程正在发生。去年二月,久邦数码收购了加州的移动网络网络 GetJar,价格为 530 万美元,这是久邦数码的第一个海外收购。六月,猎豹移动收购了香港移动广告商品众互动,一家谷歌广告代理商以及 InMobi 和 Tapjoy 的伙伴,价格为 3000 万美元。Yeung 说这降低了货币化广告空间的费用。

「通过收购当地团队,他们已经有了可以打入销售网络的人。所以,这就是捷径。即使对于 B2B 企业来说,还是需要理解广告文化。收购当地广告团队,就可以帮助他们将库存和流量转化为资金。」

有人说,在多年的山寨和落后之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领导着互联网创新。这些工具类应用现在可能不会获得任何概念或者设计上的创新奖项,但是在战略渠道上他们确实是创新。像小米,通过销售硬件能将用户吸引进一个日渐成熟的生态系统的产品,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找到了直接拓展一个市场、抵达海外消费者的方式。给国际市场提供无聊的电池工具应用,而这可能只是这些公司真正创新和走向国际的开始。

本文编译自TechinAsia,逐鹿网专注于互联网创投市场,微信公众号:hizhulu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科技巨头 海外扩张 工具类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如今是很多律所和投行的研究对象。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他发起了几十起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
观察
电子红包热,背后隐藏的是社会情绪问题,技术发展的影响问题,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以及向各领域渗透问题。只能说,微信和支付宝等这些正好是具备了这样的平台能力,又对这些骨子里文化和人性抓的准。所以,与其对红包热进行声讨,不如重点转向这其中引发的风险,尤其是对个体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防范和监管上更务实。
观察
千金易得,一票难求,这是在中国人春节回家最为流行的一句话。即便在线订票网站12306上线了,也没有改变这个一票难求的现状。最让大家气愤的是,好不容易在网上抢到了一张票,突然发现12306网站崩溃了,无法支付,你说郁闷不郁闷?
观察
据说,腾讯在入股京东之后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动作,微信承诺给京东的一级入口在“发现”之下,和“朋友圈”并列。此前已接入移动端的C2C拍拍微店,将从订阅号升级为不折叠的服务号,这个改变将在京东6 18店庆之前完成。
观察
虽然马云也一直在强调“电子商务本身并不造假,而是辨别侵权行为的一面镜子。阿里巴巴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资金投入方面上不封顶,需要多少出多少”。同时,在实际行动上阿里巴巴每年也为此支付了高达数亿元费用。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