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怒斥中国移动:同一家公司一墙之隔,差距让人心寒

观察
2014
12/05
11:42
综合
分享
评论

微博网友@80后爱小辰-小快 评论道:“你内地套餐也没好到哪去,对用户有利的套餐就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压制,用户办卡还必须选择你们提供的基本套餐”。

2014年4月2日,中移动再次出现在了新浪微博的热词榜上。

中国经济网2日早晨发布消息,称有用户拿中国移动在内地推出的58元3G套餐进行对比:350分钟,10MB流量(各地不一),短信则单独收费。 同是中国移动用户,花几乎同样的钱,套餐的资费标准差距却如此之大,被调侃为中国移动的 一国两制 也就不难理解了。

近日,中移动在香港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在网络走红: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而价格相似的中国移动内地58元套餐:350分钟,10MB流量。 并指责中移动内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讯服务存在差距巨大, 有内地用户质疑 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对此,中移动在短短数小时后,就向多家媒体发出了一份极为详细的回应声明(本文结尾附有转载)称,香港电信市场和大陆电信市场在行业监管政策、产品设计、资费结构、定价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可互相借鉴,但不宜作简单的价格对比,并列出多条详细理由。

针对媒体报道中国移动香港套餐差别过大,中国移动官方微博4月2日作出回应, 您只听说套餐价格68港币,却不知道如果不能满足承诺使用一年,与其他所有优惠互斥、必须绑定信用卡。

微博网友@80后爱小辰-小快 评论道: 你内地套餐也没好到哪去,对用户有利的套餐就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压制,用户办卡还必须选择你们提供的基本套餐 。

中国经济网的文章还援引内地留学生的话, 同一家公司一墙之隔,差距不免让人心寒 。

中国移动微博回应香港廉价套餐:网友疯狂吐槽

针对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68港币的无限流量套餐,网友还在微博上创建了一个关于#移动滚出中国#的话题,这个话题的讨论截止4月3日12点已有206万条数据。

@阅读报:【中国移动的 一国两制 】 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68港元(约合54元人民币)套餐: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无限。而内地58元套餐:350分钟,10MB流量。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同一家公司一墙之隔,差距不免让人心寒 。请大家转发!让更多人看清什么是 一国两制 !!

@媒体时评人: 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无限。而内地58元套餐:350分钟,10MB流量。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Awe船长:原本够钱扣月租的,它来个半停机。半停机可以透支5块或者48小时后停机。别以为它们实惠了用户。半停期间没有套餐内流量的。手机放一晚上就被它们偷偷乱扣费了。打客服投诉,它们表示很抱歉,需要用户自行登陆它们网站查询消费清单,有疑问再进行申诉。千方百计扣费和为难用户。

@喝水咬到嘴:滚远点!别弄脏吾泱泱大国!行啊,得瑟啦,国人养肥你难道就是为了让你去舔香港人的脚趾头?你也还真不嫌臭!移动公司你这么贱香港贱民知道么?

中国移动深陷危机成全民公敌的缘由

中移动的回应为何如此有效率?

这是因为,它已经不是第一次回应这个问题。

还近日呢,这已经是一年多以前的话题了。 埃森哲分析师@我是二姐夫 发微博如此感叹 事实上,中国移动官方声明中所引用的论据,绝大部分都脱胎于这位资深的行业分析师在2013年3月28日撰写的文章《详解中国移动香港 逆天 套餐:别以为他真便宜》。

可问题是,为什么一年前就已经有详细分析的事情,直到一年后,又被翻出来成为热点呢?

原因很简单:中移动已经成为消费者眼中的垄断与剥削代名词,所以对于很多媒体来说,要想红,骂中国移动,已经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百试不爽的真理。

同样以新浪微博为例,关于截止2014年4月2日21点,#中移动香港套餐#这个话题的讨论总数已经超过81万,而此前24小时内的讨论仅有17000次左右,即使是此前一周,获得的讨论也只有24万左右。

这个数据再一次证明,这个话题已经被翻来覆去讨论过了很多次。

这还不是全部。

中移动 罪有应得 ?

资深独立分析师@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回顾,仅在2013年,中移动就经历了央视炮轰、 流量清零 质疑、宽带服务、垄断+利润第一、香港公司资费等多个不同角度的,规模较大的舆论危机。

而且,这些指责几乎每隔几个月,就都会被媒体翻出来添点油,加点醋,再爆炒上一番。如果算上更多话题的争议与指责,可以说,中移动几乎每天坐在随时喷发的民意火山口上。

客观地来看,在这些舆论争端中,有一些中移动 罪有应得 ,但也有一些其实大有商榷余地,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如果真说道理,中移动其实也能理直气壮。但问题是,当前已经形成的一个态势就是,不论谁与中移动发生纠纷,不论对错,对方都是媒体与民众一面倒支持的奥特曼,中移动则已被贴上标签,成为那只人人喊打的 小怪兽 。

可以说,已经很少有人去听中移动的解释,不管它是在讲述事实,或是在巧言掩饰。

作为一家曾经处在中国改革最前沿的超级公司,中移动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在我此前的文章中(您可以订阅微信公众号 科技杂谈 查阅)已经有过分析,这里简单概括:

1、中移动已经成为民众反对国企情绪的祭品。

与其他国企相比,通信更贴近民生,比如两桶油,其消费者相对社会阶层较高,所以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而电信行业已经普遍服务化,大量用户对资费与服务极为敏感,而且这个层面的用户对国企的抵触情绪更强;再加上中移动的规模与利润都是排名第一,不骂你,骂谁?

2、中移动自身问题的积聚爆发。

如今的中移动,已经不是10年前轻身快跑的中移动,过去的规模与成绩;庞大的用户与利润;曾经规模与质量傲视全球,但如今已跟不上时代的2G网络;已经复杂臃肿的管理层级,都是一个又一个包袱,拖累中移动的自身发展与客户服务。

有一句话说得好,用枪打仗拿不回来的东西,要用嘴谈判拿回来,难度是从地到天,同样,如果企业业务、服务等自身基础出了问题,要靠新闻宣传来挽回企业形象,也是难上加难。

3、行业竞争无规范。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电信业恶性竞争使然?

在电信行业,尤其是基层,恶性竞争已经到了一个无节操无下限的地步,三家运营商往往相互拆台,如同马克 吐温《竞选市长》一文中那样,不择手段彼此破坏对方形象,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三家运营商都一身污水,整个行业都输了。

以上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内外叠加,最终造成中移动的极度被动局面。

对此,我对中移动的建议是:

1、闻过则改,诚心提升自身服务。

2、如果无过,则加勉之,反正被骂啊骂的,早就习惯了。

3、其实吧,从另一个角度想,被骂也是好事 只有风口上的那只猪,才会知道被风刮是很疼的,要是有一天,其他国企或者腾讯超过中移动了,大家的靶子跟着转移了,那时的中移动,或许反而会怀念现在呢?

争议一:资费标准内外有别,香港套餐被称 逆天

近日,网上爆出中国移动在香港地区的68港元套餐: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有用户拿中国移动在内地推出的58元3G套餐进行对比:350分钟,10MB流量(各地不一),短信则单独收费。同是中国移动用户,花几乎同样的钱,套餐的资费标准差距却如此之大,被调侃为中国移动的 一国两制 也就不难理解了。

经记者调查了解,上述走红的套餐在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官网上可以查到,套餐名为 3G Lite服务计划 ,据其宣传语介绍, 每月只需68港元,即可享用3G服务 。记者发现,其实68港元的套餐价格实际应为80港元(约64元人民币),因为还须每月缴纳12港元的港铁、隧道、流动电话服务牌照及行政费。

不过,80港元套餐的确包含了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和不限流量上网,即使该套餐的本地数据传输速度被限制为最高每秒384kb,如此优惠依旧让用户惊呼 逆天 。

有身在香港的内地留学生这样评价, 同一家公司一墙之隔,差距不免让人心寒 。

其实,不仅仅是3G套餐,记者调查发现,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的4G套餐,也比内地优惠不少:128港元的套餐(约102元人民币),包含1G数据流量及1800分钟的本地通话时长;218港元的套餐(约174元人民币),包含5G数据流量及无限使用的本地通话时长。

而中国移动在内地推出的4G飞享套餐中,138元的套餐包含600M的国内数据流量及500分钟的国内主叫分钟数;238元的套餐包含1G国内数据流量及1000分钟的国内主叫分钟数;388元的套餐包含2G国内数据流量及2000分钟的国内主叫分钟数。

由此看出,同样100元左右的套餐消费,中国移动香港4G套餐的数据流量几乎是内地的两倍,通话时长为内地的三倍多,而对于办理了200元及以上套餐的用户来说,两地享受的流量和通话服务差距更大。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在内地各省市区套餐中的数据流量,仅限在内地使用,不包含港澳台地区。而有媒体指出,中国移动在香港则推出了一项特色服务,无论是1G还是5G的套餐流量,均可在香港和内地共享使用。另外,内地4G套餐外流量按照0.29元/M收取,而在香港,根据所选套餐的不同,套餐外流量则分别为0.06元/M和0.03元/M。

争议二:流量清零内外有别 惯例难掩区别对待

运营商通行的包月流量月底清零政策至今一直饱受诟病。此前曾有湖南律师刘明将长沙移动告上法院,认为手机上网套餐流量月底清零不合理, 我花钱买流量,可是为什么超出的流量要交费,没用完的流量不累计?难道没用完的流量我没交钱吗? 中国移动方面则回应称,套餐优惠本身已将流量费用大大降低,而相应限制使用时间,剩余业务量不结转至次月,也是国内外电信业的通行做法。

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深圳市消委会近日发布的《深圳市信息消费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近七成消费者认为运营商手机流量按月清零做法不合理。

而根据《南华早报》2013年12月20日的消息,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已推出了一个 2cm 数据交易平台,允许4G用户向其他用户出售没用完的数据套餐流量。

据了解,用户通过该平台,可以1GB为单位交易未使用的套餐流量。卖家能自己定价,每单位流量的价格为15港元至60港元之间。而且卖家可以随时查询交易情况、调整价格和新订单数量,该平台会为买家自动搜索最合适的套餐,买入的数据于当月使用即可。

有内地用户指出: 同一个中国移动,在大陆包月清零,在香港不但不清零还允许你卖多余的。这都还在国内没出国呢,能不能不这么的一国两制 。

据悉,2014年1月,上海三大运营商宣布推出手机上网流量季度计费方式,率先打破 流量清零霸王条款 。但有用户对此并不买账,曾有人在网上发起 对于手机流量季度包,你怎么看 的调查,162个参与网友中,56%的人认为这个新政策是换汤不换药,希望每月都不清零。

尽快修改诸如 流量清零 等消费者普遍反对的规定,允许消费者把吃不完的 鸡腿 留到下一餐。 3月25日,广东省消委会携同广州市消委会、深圳市消委会向通讯运营商发出倡议, 尽快推出按季度清零、半年清零及年度清零等多种流量计费周期套餐,逐渐过渡到允许消费者将未用完的流量沿用至下一个计费周期继续使用。

争议三:携号转网内外有别 何时实现仍属未知

携号转网的好处在于不但使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自由选择运营商,合理分配通讯费的支出,还可以通过这一措施促使各运营商之间良性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深圳市消委会这样表示。

据了解,目前内地绝大部分城市的各大通讯运营商为保证用户的忠实度,均不支持携号转网功能。消费者要选择别的通讯运营商就必须换号,这就极大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

而在深圳市消委会的一项调查中,58.6%的受访者表示赞同推行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携号转网,只有一成不赞同。

据媒体报道,香港地区的中国移动用户目前则可以实现携号转网。在香港按年签约的用户,如果对正在使用的运营商服务不满意,只需缴纳500港元违约金,就可以立即中止合约,保留手机号码转去另一家运营商入网,而非签约用户更是可以随时免费更换通讯运营商。

经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6年10月,原信息产业部就已发布630号文件《信息产业部关于保障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该文件被业界称为 携号转套餐 或 携号转品牌 政策。但直到今天,中国内地移动通讯市场因为三家运营商之间的利益纠葛,仍未能真正落实这一政策。2010年11月22日已经启动的天津和海南本地网面向移动用户的号码携带实验,之后却不了了之。

广东省消委会呼吁: 为推进通讯企业良性竞争,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议通讯运营商尽快开展携号转网业务,切实维护法律赋予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王云辉)

区别对待让内地用户不满

据悉,价格相似的中国移动内地58元套餐:350分钟,10MB流量(各地不一),短信则单独收费。面对内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讯服务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有内地用户质疑: 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同是中国移动用户,花几乎同样的钱,套餐的资费标准差距却如此之大,被调侃为中国移动的 一国两制 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有媒体记者调查得知68港元的套餐价格实际应为80港元(约64元人民币),因为还须每月缴纳12港元的港铁、隧道、流动电话服务牌照及行政费。即便是64元,能享受这么多的服务,也是 逆天 了。

同样作为中国移动的用户,内地与香港不仅在套餐资费标准方面内外有别,在包月流量清零和携号转网方面也被区别对待。看样子,中国移动是要好好思考下国内用户的利益了。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中国移动 全民公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在已经逝去的20年中,中国互联网带来的变化肯定远不止如此。秉承着互联网四大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未来互联网将给中国带来更多更大的改变。恰如上文中提到的国外人士对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判断一样,未来互联网世界的中心在中国!
观察
在对余额宝的争论中,银行业内部的声音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有的认为把分析余额宝特性、筹划对应措施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则在了解之后认为余额宝并不足惧,和银行现在的主要业务交集不大。
观察
如何挖掘商业数据的公共价值?又如何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是大数据时代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观察
如果将这54亿元的收入,按照去年增长趋势降低至每个季度25%的环比增长,2014年仅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就可以增长到300亿元,而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大概是200亿。到了2014年,明星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可能还不如游戏。
观察
前一阵去欧洲,刚好赶上德国当红的互联网公司 Rocket internet 上市,这算是欧洲近几年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典范了,但是仔细去查了一些数据,可以说欧洲在过去 10 年的互联网发展上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和中国。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