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消息,此前一度被戏称为“滴滴打驴”的“驴的出行”还未站在风口之上,就突然面临夭折变数。从共享电单车到如今的“驴的”,至此电单车在共享出行领域已经是屡战屡败。
12月22日,针对此前出现在广西南宁街头的在网上预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的网约车服务“驴的出行”,南宁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南宁市禁止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因此,如果有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通过“驴的出行”平台或其他方式接单进行客运经营,均涉嫌违规。这一表态无异于对“驴的出行”下达了死刑判决。
事实上,“驴的”率先在南宁落地,与南宁当地电单车的普及程度不无关系。据当代广西网今年10月报道,自2002年 “禁摩”后,南宁市的电单车数量便呈现出急剧上涨的趋势。截至今年7月底,南宁市区注册登记的电单车已达205.1万辆,居中国各城市前列。因此在共享经济尚未退烧的时机,南宁确实具备发展网约电单车的市场潜力。创始人黄乐不久前在接受《南宁晚报》采访时就曾表示,在南宁看到有大量电动自行车可进行资源利用,于是便首创网约电单车模式。
不过,网约电单车由于涉及客运经营,从一开始就与当地相关法规背道而驰,其合法性已经站不住脚。此外,电单车载客与“摩的”相似,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自然也遭受广泛质疑。
与“驴的出行”相似,试图搭上共享单车火热的便车,成为新风口的共享电单车,也遭遇在各大城市被围堵的处境。今年1月,7号电单车在深圳上线,次日就被深圳市交警局叫停。此后“小蜜电单车”、“电斑马”在投放北京街头时,都遭到当地执法部门的约谈并叫停。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多个一二线城市都明确表示禁止共享电单车上路。
不过相比而言,共享电单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一线城市的“逐客令”,因此还存在转战其他渠道的生存空间。而网约电单车在合法性、安全性上,远远不能与传统网约车相提并论,仅仅套用了“网约”的概念,本质上难以脱离非法运营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