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下,将个人时间出租已不再是新鲜事。今年以来,“租人”服务有升温势头。不过,目前“租人”服务仍处于法外之地,缺乏监管、信息造假等问题,都为“租人”蒙上一层阴影。
据《电商报》记者了解,目前比较流行的租人APP有“租我”、“闪电租人”等。用户甚至无需下载专门的APP,只要在微信公众号搜索“租人”,就会弹出大量与“租人”服务相关的公众号。这些APP大体上都号称“可以出售空余时间来赚取额外收入”。注册门槛极低,只需要通过手机号验证,无须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及身份信息,甚至也不需要提供真实的头像,只要信息审核过关,即可以完成注册。
在“租人”APP中,提供的服务也是五花八门,包括约吃饭、跑腿、约看电影、健身、打游戏、陪聊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首页出现的多为头像长相相对较好、出租次数较多者,女性的比例也远多于男性。
囿于租人平台本身普遍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并不重视,其监管自然也无从谈起。不少用户表示,在和被租人达成预约之后,却经常出现无故爽约、索要红包等现象。
对于如何约束用户行为,有租人平台客服表示,在对方付款后再进行赴约,平台可根据付款信息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保障双方安全。优先选择实名认证的用户,选择在白天公共场合见面,素质低下者可拉黑举报。不过由于该类平台并不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实,所谓的“实名认证”,事实上也仅仅是一张“出租者”自己上传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真假难辨。因此即使遭到拉黑举报,用户还可用新的手机号码注册,再次出租自己和租用别人。
据了解,我国2016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但现实中,租用者和被租者双方都是陌生人,对彼此的真实面目、信用情况、危险性等问题都不够了解,在此前提下碰面,对于用户来说无疑要冒巨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双方的交易内容,平台方基本上也并不插手,使得此类平台成为部分不法交易的温床。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有个别女性出租者利用此类平台提供高价性交易。
在“孤独经济”的带动下,出租个人闲暇时间这一新生的出租方式,应该说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就目前“租人”服务的情况来看,弄虚作假现象屡见不鲜,以是陷阱丛生的乱象居多数。只有以真实信息为基石,“租人”服务才有望成为大众所接受的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