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热潮下,创业者被迫进入共享局的无奈与思索

O2O
2017
07/19
01:00
刘桓
分享
评论

2017 上半年,共享经济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再到共享雨伞等项目,各种蹭共享经济热点的伪共享项目层出不穷。

这样的市场环境也影响了4年来一直用匠心做单品电动车的邱懿武。突然火爆的共享单车行业给了他的创业项目带来无限的挤压。一直犹豫是否做共享电动车的邱懿武,今年在卖出5万辆后,也不得不进入共享局。这里面既有面对资本跟风的无奈,也有创业者邱懿武自己的思索。邱懿武的公司云造科技创立于杭州,他们4年时间只造了5款智能电单车单品,旗下“云马”系列产品造型炫酷、色彩亮丽,主打设计感和社交玩法,要做“最懂年轻人的电单车”。

在“制造大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公司CEO邱懿武非常看好智能电单车的前景。

在2016年接受品途商业评论采访时,邱懿武表示,云马改造的是一件百年历史的产品,产品需求非常直观,他坚信,好产品一定会赢得市场。于是联合浙江大学和江南大学,建立“未来创新实验室”计划投入1000万研发基金,推动创新设计和工业制造业的融合。

但是,共享单车的出现和风靡,改变了云马的现实和计划。

弱化ToC生意,全力进军共享出行

2016年9月,ofo完成B轮融资后,云马的投资人找到邱懿武,建议他做共享单车,被邱懿武否决了。

实际上,在2015年,邱懿武就想到过做共享这门生意,但当时公司更看好小米模式——用高性价比产品、系统和服务去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对投资人的否决更有一丝赌气的成分:彼时,在同一赛道的产品中,云马处于领先位置,邱懿武相信自己能用产品取胜。

2017年7月7日,邱懿武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误,并直言“有一阵,我真的很郁闷!”这种郁闷除了来自产品销量的下滑,更是因为共享单车的出现,改变了出行行业的竞争——从产品创新转为模式创新。

邱懿武介绍,在共享单车出现前,自行车行业的创新非常慢,共享单车出现后,因为需要免充气轮胎,于是很多工厂开始研发这项技术。“共享出行”这一模式,焕发了传统自行车制造的新生命。

此时,如果坚持做智能电单车,企图用产品赢得出行市场,真有点逆潮流而动了。邱懿武对媒体表示,要“换个姿势再次起跑”。

云马终于作出决定:弱化ToC的生意,只做一些个性化的C端产品,主要精力用来做局域化共享出行。

共享单车已经成为现实,而且在未来10年,将是主要的出行的方式之一,云造科技必须加入这一领域。邱懿武认定电单车的体验更好,自己要用技术去驱动模式创新,虽然被迫要做共享,但是绝不放弃“电”。

在共享单车的重压之下,好消息是ofo、摩拜已经培育了一片市场,只要在交通工具上贴上二维码,人们就会想扫一扫是不是就能用。

在一辆滑板车上贴上二维码,然后放在街头观察,结果是很多人愿意停下来观察一下,“这说明扫码用车已成为习惯性消费行为”。邱懿武表示,接下来,云马要做的就是交出体验更好的产品。

站在共享出行的路口,云马认为,共享电单车不仅是共享单车的补充,更是强大的竞争者。在邱懿武看来,公交、滴滴快车、电瓶车用户中,85-95年的用户占据了80%,而电单车的目标用户就是这个群体。

共享电单车的入局,除了能升级用户体验外,还能解决城市限电禁摩的问题。从资本层面看,民营资本的介入,能减少城市公共交通补贴,从而能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考虑到电单车共享的技术和运营难度高,资金需求量大且政策不稳定的因素,云马的战略是避开城市竞争,走进园区、景点等场景,做局域化共享。

紧接着,云马与ofo定制了云马C1,与凤凰合作打造了云马U1,与telepod合作滑板车,并投入吉利园区运营。

在大本营杭州,云马投放了少量云马C系列电单车在西湖景区试运营,据邱懿武介绍,目前的日使用频率是3次,每单收入5元左右。公司希望通过这一试点,发现电单车共享的更多坑。

电单车共享,是机遇还是坑?

云马要进入的行业虽然风头正劲,但是已经凸显出了乱停放、运维难、效率低等问题,作为一家技术公司,云马给出的方案是:利用智能换电柜、虚拟停车点和线圈围栏等技术整合出一套有序化管理系统。

市场上已经有带电的玩家存在,但是运维成本极高,而且车辆的维护也是一大难题。根据邱懿武的介绍,云马要做的共享产品呈现为充电桩和换电柜两种模式,前者要求用户取还车都在指定的位置完成,而换电柜跟当下流行的共享充电宝设备类似,用户可以通过机柜拿到电池,将电池装配到换电柜旁边的车辆后,即可体验更轻松的出行方式。

这块将装配到云马P系列电单车的电池尺寸比iphone6Plus略大,重量在500克左右,续航可达30公里。C系列电单车的电池略大,但是电池同样也能进入换电柜,由用户自己进行更换。

线圈围栏方案则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可以在1秒内迅速判断车辆是否在指定停车点内,且距离误差不大于5厘米。该方案能有效解决用户还车慢、运维找车难等痛点。

配套的智能化运营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后台大数据的计算,在解决潮汐问题、规划路径、骑行数据监测等方面进行努力。

综合来看,云马谋划的未来运营跟目前的共享单车相似度较高,都将目光放在未来的城市交通系统中,通过技术手段推动运营效率的提升。跟自行车相比,虽然云马的产品和运维的成本更高,面临着政策不确定性的难题,但好在瞄准的场景更聚焦。

关于未来的合作,邱懿武表示,主要采用BT模式(建设和移交),具体如何执行,要根据与不同地区、企业的合作模式而定。也就是说,云马虽然看中了共享出行的前景,但是不会直接参与运营,而是以服务供应商的身份,将自己的产品、技术等方案打包卖给客户。

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云马的共享出行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1,政策因素

在沟通中,邱懿武多次提到的政府层面的因素。

一方面,云马投放在西湖景区的车被一位省政府的领导多次使用,该领导对云马运维人员表达了看好这个项目的态度,同时提了很多发展建议。

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城市在面对电动车的态度上模棱两可。“上海市最先发布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动车” 邱懿武觉得,会有很多城市效仿上海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对电动摩托车、电动车、电助力自行车、电单车等产品没有形成认定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政策的制定增加了难度。

云马曾向政府部门写信,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但是电瓶车作为城市交通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城市的交管部门,对“电”字极为敏感,他们作出怎样的决策,是云马悬而未决的问题。

2,行业本身的问题

共享单车虽然很火,但必须要认清的一件事是,他们至今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云马的共享电单车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定价过高,影响使用频次;定价降低,又如何收回高昂的车辆成本呢。

在进入园区和景点的过程中,不仅面临政府层面的门槛,也有经济层面的。如果摩拜和ofo转身去做这块市场,资金优势势必会为占领市场赢得先机,云马又如何应对?

风潮之下,谁是赢家?

共享单车行业风起云涌,受影响的不光是云马这一类做出行产品的公司,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命运也随之跌宕。

据自行车行业公布的数据,2016年国内自行车行业产量为8002万辆,较2015年下降了0.24%,其中内需为2500万辆,其余为出口。据估计,2017年共享单车的采购量至少在2000万辆。2016年自行车出行比例由原来的5.5%上升到11.6%。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传统自行车品牌的沦丧。飞鸽生产的“小黄车”月产量已达40万辆,订单占据飞鸽全年产能的三分之一。共享单车的发展,为这些自行车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但是在生产线不停运转的同时,中国人记忆中的自行车品牌正在褪去它的光芒,成为一座机械化加工制造厂。

更为可怕的是,随着共享单车零部件的智能化,那些在产能、科技和设计方面出色的制造企业会接到更多订单,届时,传统的自行车厂将面临无订单可接,进而倒闭的境地。

在“共享”席卷短距离出行的风潮之下,云马参加的2017北京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已经用“亚洲最大共享单车节”进行宣传。本届大会的关键词是共享和智能,也揭示了自行车出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认为,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共享单车的出现真正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在中国自行车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创新,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必然趋势和突破奇迹。自行车行业的未来,是理念突破、模式变革、全球互联的时代,是绿色发展、智造先行、设计发力、文化当道的时代。

云马此前的竞争对手轻客电单车,并没有发布自己进入共享领域的信息,官网上亮出的宣传语是“人生赢家的出行美学”。6月,联合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推出了“行走的胡同”轻客TSINOVA限量版电单车。

这种做法与云马在ToC领域“只做极度个性化产品”的策略一致,轻客似乎准备用产品和文化,圈定一批对产品有认同感的用户,继续自己的产品创新模式。

在今天中国的短距离出行市场上,很难讲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谁代表未来。去年,云马还在专心打磨产品,邱懿武为了“如何让云马成为最懂年轻人的电单车”而苦思冥想,努力实现着产品之外的社交和健康属性。

几个月后,共享单车逆转了风向。站在共享出行的起跑线上,这位年轻的CEO依然有些唏嘘:他不得不接受模式改变了这个行业的现状。

去年9月,拿到数千万元A+轮融资的云马打算更换赛道,“换个姿势继续起跑”。如今在共享单车的冲击下,行业洗牌正在加速。这是邱懿武不得不面对的事实,邱懿武只想做有匠心和设计的好产品,但是在市场和资本催生的共享单车热潮下,用匠心打造好产品的环境越来越少,邱懿武不得不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今年以来,神州优车在获得中国人保、浦发银行等国家队70亿元的战略投资后大动作不断。日前,神州优车已悄然完成了对创信保险销售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曲线进入保险销售市场。
O2O
摩拜正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以满足差异化用户需求。
O2O
9月25日消息,近日,滴滴英文版发布两周年服务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使用滴滴英文版的用户已经超过200万,两年内增长了16倍。两年间滴滴英文服务用户的总行驶里程超过3.6亿公里,有9
O2O
滴滴发布公告称,将率先取消常态化补贴,并承诺后决不率先发动网约车恶性补贴行为。
O2O
1月25日消息,《电商之家》获悉,近日,共享充电宝行业领军品牌街电与上海陆家嘴核心区旗舰购物中心正大广场达成独家合作,80多台不同型号的街电共享充电设备全面入驻正大广场九个
O2O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