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学习的前提都是构建知识框架

互联网
2017
05/19
08:28
分享
评论

我最近几个月报了很多课程学习,无论是产品课,还是运营课,老师都是强调要有一个知识框架体系,说实话,这个词我此前听过,但并未重视,但这段时间听的尤其多,不禁产生了反思。

周一晚上,拆书帮的创始人赵周老师,在潜力挖掘营做了次分享,谈的内容又是从拆书的角度构建知识体系,让我对学习这件事又产生了反思。

我是得到app的重度用户,但是我又不看好碎片化学习知识的方式,觉得碎片化获取的大多是信息,而并非知识。我每个工作日上班的时候,会听罗胖大概10分钟的语音,但现在让我回想最近一周分享的内容时,我基本上说不出什么来。不过信息的价值还是有的,那就是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如同我上周末在书店翻阅一本书,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事情,其中一篇提到了马汉的《海权论》,我感觉很熟悉,因为这本书以及这个人,刚好是罗胖上周讲过的。

相比碎片化的学习,我更看好系统化的学习,而很遗憾的是在大学期间,由于创业,我错失了系统化学习的良机。而在当下而言,我认为得到上一年的专栏,三节课上几个月的短期学习,勉强能够算的上偏系统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相比一篇文章,一个音频而言,更有系统化的框架,能够真正的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可能由于自己大学读的金融,自身又对经济感兴趣,所以像得到上薛兆丰教授的专栏《北大经济学课》连续看了几十天,对一些经济现象的本质理解加深不少。

碎片化和系统化的学习,最大的差别就是是否成框架,是否有体系。我们作为学习者,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只有拥有自己的思维框架,知识体系,我们才能知道,哪些内容是自己需要的,从而过滤出来填充进自己的框架里,而不需要的那些,就作为流动的信息即可。而大学时期的教育,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学习,搭建自己的学习框架。

当下知识付费的浪潮热,反映出人们普遍爱学习,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缺什么,只是因为焦虑,而形成的伪学习者而已。而赵周老师拆书帮的便签读书法,放在学习上,我觉的也非常适用。

1.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做到诠释、准确、清晰和致用。

2.相结知识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做到鲜活、故事、对应和反思。

3.思考以后我怎么用,联想目标、行动、关联和可控几点。

我觉不管是书籍,文章,还是听一场讲座,我们都需要尝试去做以上三件事,从而才是真正的把信息变成了自己的知识。而如果没有类似这样的体系,自己也没有学习的框架,那么即使获取了很多信息,一直在看书,留下的也只是数量而已,无他。

在存量时代,知识是有限的,我们学一点,就能多会一点,早晚都能学完;而当下是变量时代,知识新增的速度太快,每天新出版的书籍,我们一辈子都看不完,所以学习的前提一定是拥有自己的学习框架,从而按照自己的学习系统,去吸收那些自己需要的内容!

作者孙凌,资深校园市场专家,青年成长导师,关注创新与创业,每日分享所思所想,微信公众号:创业者孙凌。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外卖行业的环保问题已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话题,三大外卖平台也开始为解决环保问题推出一些相关措施,但效果却不甚理想。
互联网
乐视超级汽车或将更改中文名称,不再采用“乐视”二字,英文名称不变。
互联网
中美贸易逆差形成原因复杂,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贸易逆差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可能通过强制措施一下子解决。
互联网
在老对手摩拜卖身美团,新玩家哈罗拥抱蚂蚁金服后,始终没有跟定超级巨头的ofo,显得势单力孤。
互联网
包括谷歌公司以及Facebook在内的逾8万个网站在周三参加了一场网络抗议活动,反对美国电信监管部门推翻网络中立原则的计划。
互联网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