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停滞”生长

金融
2019
05/09
07:13
薛洪言
分享
评论

在一众牌照中,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可算 消金三杰 ,蚂蚁金服的借呗/花呗、苏宁金融的任性贷、度小满的有钱花等明星产品,背后都是小贷公司。

过去三年(2015-2018),消费金融渐入佳境,小贷公司本应在风口上奔跑,却像被施了魔咒般,双脚踏进泥潭,增长举步维艰。

小贷公司“停滞”生长_金融_电商之家

2015年是小贷公司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快速增长,短短四年间,贷款余额从不足2000亿扩张至9000亿;在此之后,则久久横盘、陷入瓶颈。

小贷公司 停滞 生长,意味着什么呢?

转型生死考

据小贷协会2015年调研,一些省份超过1/3的小贷公司不能正常营业。同农商行、城商行的困局一样,当实体经济下行叠加金融科技崛起,小贷公司正经历着生死考验。

经济下行的影响有二:不良攀升、利率下降。金融科技的影响亦有二:巨头下沉、模式变革。影响交织下,龙头尚可勉力应付,中小玩家,渐被时代抛弃。

以瀚华小贷为例,以2015年为界,贷款平均息费率降档,平均降幅6个百分点,以40亿月均贷款余额计算,年息费收入缩水2.4亿元。叠加不良率爬升影响,2015年之后,净利润接近腰斩。

小贷公司“停滞”生长_金融_电商之家

这几年,放贷机构凭借高定价赚得盆满钵满,个别消费金融公司年利率也一度高达40%以上(2018年之前),瀚华小贷为何主动调降息费率,以至利润大幅下降呢?

不得已为之。这要从贷款结构说起。

2015年之前,瀚华小贷主要做对公业务,这也是行业普遍状况(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除外)。线下做贷款,成本高,件均百万以上的贷款才有赚头,个人贷款不受重视,公司贷款才是主流。

随着经济下行,小微企业不断爆雷,小贷公司主动规避风险,向大中型客户靠拢,利率定价自然越来越低。2015年之后,金融科技叠加消费升级,消费金融迎来风口。但小贷公司们习惯了对公贷款,早期转型仍瞄准对公领域,待惊觉消费金融大有可为时,已力有不逮。

消费金融其实没什么门槛,创业公司,三两杆枪,也能创出一片天地。小贷公司有存量资产的包袱,受对公思维的牵制,反而束手束脚,慢慢落后于时代。农商行、城商行遭此困境,还可凭借吸储优势做一做资金方,小贷公司则没有退路。

从瀚华小贷的路径看,2015年和2016年着重调整行业结构,两年累计退出房地产、金属冶炼等行业约4700家企业客户,转向建筑行业和平台类企业,发力供应链金融。截止2016年末,个人贷款占比突破30%,但企业心思仍在对公业务上。

次年(2017年),瀚华小贷把转型提升至战略高度,全面进军个人金融市场,依托线下渠道优势,发力房抵贷(即房捷贷,后更名佳业贷),没有走场景金融或现金贷的路线。

2018年末,瀚华小贷零售转型初见成效,佳业贷占比超过60%,成了公司拳头产品。不过以盈利衡量,重回三年前仍需时日。

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实力弱的小贷公司,纷纷陷入困境,甚至不能正常营业。三年来,已有近千家小贷公司退出市场。

牌照边缘化

小贷公司身上一直有两到枷锁 不准跨区域经营、融资杠杆率低(一般为不超过1.5倍)。有管制,就有突围。这里面,也隐藏着小贷公司扩张与收缩的秘密。

不允许跨区域经营,企业就在多地注册。在区域突围的动力下,小贷公司数量快速扩张,2009-2011年,小贷公司数量实现了从650家、2614家到4282家的三级跳。以瀚华小贷为例,高峰期通过13家小贷公司多区域经营。

小贷公司“停滞”生长_金融_电商之家

之后,互联网浪潮袭来,前有P2P借助互联网渠道撮合贷款,后有互联网巨头基于生态线上融资,网络小贷水到渠成。2015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网络小贷做了官方背书,地方金融办开始为小贷公司叠加 互联网放贷 资质,网络小贷牌照面世了。

有了互联网放贷资质,多地分散注册意义不再,集团型小贷公司自发注销多余机构,小贷公司机构数于2015年三季度达到顶峰,此后便一路下降。

区域突围,带来机构数量的增减;杠杆率突围,主导了规模的增缩。

从数据上看,小贷行业的杠杆率(贷款余额/注册资本)一直在1.2以下,1.5倍的杠杆率限制似乎绰绰有余。

实则不然,1.2倍的实际杠杆率恰恰是限制的结果。为了规避杠杆率限制,小贷公司各显神通,将贷款出表(把分母变小),在会计层面调降不良率。

主要有两类做法:

一是更换放贷主体,不给贷款入表的机会。

一方面大力叙做委托贷款。小贷公司作为委托人,委托银行放贷,既可规避单户贷款限额的制约(一般要求不超过净资产的5%,即1亿资本金,单户贷款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垒垒大户,还能调剂杠杆率的高低。

另一方面则申请保理、融资租赁、消费金融公司甚至民营银行牌照,把业务交给杠杆率更高的机构来做。

二是贷款转让,先入表再出表。

贷款转让是个神器。举例来说,注册资本2亿,贷款余额3亿时,杠杆率达到上限,此时将3亿贷款转让给第三方机构(金融资产交易所、银行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杠杆率降至0,可回笼资金继续放贷,理论上,如此循环,想做多少做多少。资产转让进化到一定阶段,就是资产证券化(ABS)。

2013年以后,个人资金涌入互联网理财,小贷公司联手地方金交所,为各大平台的互联网理财(包括P2P)输送底层资产。这种贷款出表方式一度不受监管,简单便捷,一度让小贷公司彻底摆脱杠杆率的制约。

没了杠杆率的约束,资本金不再重要。大家有钱也不注资,不注资,表内贷款余额也就停止增长了。

后来,强监管来临,表内业务愈发受限;再后来,助贷兴起,没有牌照也能做业务,小贷牌照的价值越来越弱了。

龙头更迭

小贷牌照价值不断边缘化,带来了两大影响: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小贷公司 小贷监管 小贷生长停滞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继中国掀起一场针对比特币交易和ICO监管风暴后,更多国家加入这一行列。近日,俄罗斯针对比特币严厉表态,称类似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构成“严重风险”。
金融
6月18日消息,,全球第一大P2P平台,同时也作为估值仅此于蚂蚁金服的科技独角兽,其上市的 终身大事 始终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据《》了解,就在本月初,有关的传闻再度出现。有媒体报
金融
作为万亿元消费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消费金融公司正面临着突围难题。发行消费金融ABS是消金公司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其格局正在生变。在消费金融ABS发行中,阿里系(包
金融
7月1日消息,香港地区颁发牌照一度引发业界关注,而近日,总理李显龙在参加智能国家峰会时也证实,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正在积极研究虚拟银行潜力,是否颁发虚拟银行牌照,预计很快就能
金融
6月24日消息,《》获悉,今日,发布人事任命调整公告,全面升级事业部架构。集团财务和经营管理副总裁卓越将同时担任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向高级副总裁朱景士汇报。原产品负责人张琦出
金融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