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借诉讼手段打假 行业规范化任重道远

电商
2018
01/18
01:12
须臾
分享
评论

电商平台借诉讼手段打假 行业规范化任重道远_零售_电商之家

2018年1月18日消息,假货横行一向是消费者网购过程中最为担忧的心病。打击售假行为也已成为电商平台常态化任务。不过打假并非单靠一两个平台就能达成,电商行业的规范化依旧任重道远。

1月16日,阿里巴巴打假联盟在广州公布了阿里与权利人联合起诉售假卖家第一案:阿里与法国护肤品牌贝德玛将出售假冒贝德玛卸妆水的深圳卖家刘某诉至法院,索赔共计94万余元。

目前阿里可以说是起诉售假卖家的最为活跃的电商平台之一。早在2017年年初,淘宝就曾以 违背平台不得售假约定、侵犯平台商誉 为由,向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起诉一家曾出售假冒施华洛世奇手表的网店主,索赔140万元人民币。该案也成为国内电商平台起诉售假卖家的首例案件。

此后,针对售假卖家,阿里巴巴又接连在上海、宁波、义乌等地法院发起诉讼。截至2017年12月,阿里巴巴已经对9起售假案件中的商家提起民事诉讼,其中8起获得正式立案。

由于早前入驻淘宝平台门槛较低,如今治理假货已成为令阿里头疼的问题。阿里为此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此前淘宝就因假货问题,被列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 恶名市场 名单。

在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公开呼吁, 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 。而今,在众多平台饱受假货荼毒的大环境下,阿里借助民事诉讼手段惩治售假行为,对躲藏在淘宝平台上的售假商家多少将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从阿里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出其打假行动取得一定成效。1月10日发布的《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阿里巴巴平台上共有24万家店铺因知识产权侵权被关闭,消费者因怀疑买到假货而发起的退款较上年同比下降29%,平均每1万单有1.49笔疑为假货。

不过随着其他形式的电商平台市场做大,跨境电商、微商等领域也成为售假分子的目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近年来,跨境海淘类投诉占比上升明显,2016年投诉占比11.52%,远超于2015年的7.53%,其中疑似售假、商品质量问题成为跨境电商亟须解决的痛点。

显然,压制售假的歪风邪气恐怕不是单靠一两个平台的大动作就能完成,总会有不法商家为谋取暴利钻空子,电商行业的整体规范化进程依然任重道远。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盒马鲜生将获得13家地产商在全国范围的支持,包括提供门店物业及相关服务。
电商
亚马逊考虑开设一家专门出售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的折扣店,从而大举扩大该公司不断增长的实体店业务。
电商
拼多多周二美股盘中创历史新高,最高价161.50美元,截至收盘,拼多多大幅收涨7.29%,报157.49美元,市值逼近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931.34亿美元。
电商
1月7日消息,《电商之家》获悉,近日,Lazada Boost Camp首次走进澄海玩具产业带,与澄海电子商务产业协会紧密合作。在汕头澄海宝奥玩具城,Lazada为到场的玩具类目优质商家对如何通
电商
1月15日消息,元旦起正式实施的《电商法》,将代购等一并纳入法律的监管范围。尽管新法并没有彻底给代购来个了断,但其影响却也非同小可,首当其冲的当属个人代购者,其次,恐怕就轮到
电商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