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扼杀共享充电宝?短期内恐难成真

移动
2017
06/12
05:37
范文茜
分享
评论

充电宝.jpg

除了商业模式遭受诟病,共享充电宝也被吐槽“技术壁垒低”。而包括无线充电在内的高科技技术,被一些媒体认为不久后会让共享充电宝走向“穷途末路”。不过,据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无线充电、快充等技术仍面临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相比起担忧未来,目前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手机信息安全问题。云安全技术专家告诉记者,如果充电宝被别有用心的黑客租走,对其进行了特殊化处理再归还,就会对其他租赁者造成危害。

专家:无线充电仍存技术瓶颈

主流手机厂商在研究新型充电技术的道路上锲而不舍。据路透社等外媒称,苹果内部就正在加紧研发无线充电技术。

这让不少人为“共享充电宝”的前景感到担忧,认为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被进一步蚕食,需求将大大下降。

但有行业专家认为,要真正实现无线充电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型问题。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称:“无线充电技术开发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提高充电效率,因为Wi-fi电波本身携带的能量是非常少的。”

他表示,一般Wi-fi路由器的发射功率都在100mW以内,就算转换效率达到100%(这时Wi-Fi已经不能用了),1小时也只能充电0.1Wh,这样给一部iPhone7充电(7.45Wh电池)就需要74.5小时。据此判断,Wi-Fi充电技术要实现商业化应用比较难。

目前市面上仅有三星的部分机型配备了无线充电,但缺点明显——无线充电功率较低、有效充电距离太短,一般需要紧贴(5mm)才能工作,用户体验不佳。来电科技CEO袁炳松也乐观地表示,目前无线充电的能量等级还太低,比太阳能充电还慢,这些都不是颠覆性技术,在产品规划的路径和范围内,是可控的变量。

一些制造商试图用手机的有线“快充”技术吸引用户,但据网友反映,有的手机使用快充技术充电后“非常烫手”。墨柯称,这就是快充技术目前面临的困境。充电本身是一个能量转移的过程,电能转移过程必然伴随能量损耗,这种损耗最终都会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便快充本身带来的发热问题能够解决,也还面临着芯片的热管理这个变量。另外,经常快充的话,对电池寿命也有影响。

墨柯表示,充电技术的进步只能改变手机充电方式和时间等,对手机电池容量的提升没有帮助,“容量的提升,根本上取决于关键材料(主要是正极材料)的技术进步,这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实现的。”而袁炳松认为,这才是充电共享真正的“天敌”,但在20年内难有突破。

手机信息安全面临威胁

“勒索病毒”此前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成为近年来增长迅速且危害巨大的网络安全威胁之一。影响范围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万台电脑遭感染。黑客攻击、信息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广泛重视。

尽管有共享充电宝企业强调,共享充电宝跟一般的充电宝并无差异,更不存在充电宝被“做手脚”的问题。

但云安全技术专家郭海涛(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充电宝租赁时刚好被(黑客)租走,对其进行了特殊化处理再归还,就会对其他租赁者造成危害。“现有一种黑客攻击使用的微型芯片,叫‘某某派’。体积很小只有手掌般大,可以安装在充电宝里面,只要使用某某派连接了手机,那么手机就会被黑客控制,进行数据窃取。”

从事信息安全技术工作的曹先生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借还共享充电宝是要扫二维码的,并且绑定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在扫码过程中,就给信息泄露提供了可能。也许做共享充电宝的公司不会对个人信息挪作他用,但是数据库被“窃”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久前,网站IT之家就出现了网友测试用某某派“暴力改装”共享充电宝的帖子,并在实测后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帖中,网友拿掉一块电池后,轻易地把某某派塞进充电宝里,再将充电宝的数据线内测接口直接接入某某派。iPhone手机连接到某某派后,该网友发现,手机上的所有信息都会被自动同步到某某派的SD卡上,包括手机唯一标识码、通讯录、照片甚至是手机应用的账号密码等。

郭海涛表示,尽管使用充电宝有可能威胁手机安全,但也不是绝对的,上述这种情况存在极端性,影响范围较小。但如果未来手机充电宝走向物联网设备,恐怕会面临更多安全问题和风险。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无线充电 共享充电宝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这是苹果手机上市9年来销量第一次下降。而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这早就在意料之中。
移动
境外媒体称,中国人对手机的“喜爱”程度,不禁让人担心,这样下去中国人会不会被吸到手机屏幕里。
移动
目前整个手机行业风声鹤唳,销量增长放缓已导致厂商对人力投入的日趋谨慎。
移动
业内人士指出,受500元额度限制的主要是使用静态二维码的街边小商小贩,大部分的扫码支付特别是额度较大的消费还是用动态码多,也就是商家用扫码枪来扫消费者手机上的动态二维码。
移动
Uber,这一出行领域的独角兽,一路狂飙突进的共享经济大潮领头人,为何会在短短几年内丑闻缠身,引犯众怒,直至管理层出现真空,创始人被无限期休假?
移动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