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

业界
2019
02/26
17:27
风清
分享
评论

今天,4500亿美元市值的阿里巴巴,差一点从历史上除名。

马云的劫后余生告诉我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寒冬面前,活下来最重要。

前奏

时钟拨回到20多年前

1994年的4月20日,一声惊雷,中国通过第一条64K国际专线,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

1997年,互联网大规模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全国网民达到80万,搜狐、网易、新浪三剑客同时登上历史舞台。这一年又被称为 中国互联网元年 。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人们隐约嗅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虽然说不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但是数不清的热钱已经疯狂涌入互联网。

等待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的究竟是什么?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1

凛冬忽至

互联网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每一天,中国网民都在以 万 为单位呈几何级猛增,这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然而一场危机已在华彩之下酝酿,终于,一场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潮在千禧年降临中国。

首先,网站的访问量日渐减少,三大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跌得不认爹娘。其次,中国的网站纷纷倒闭,IT人就像一只流浪狗,要么继续漂泊,要么卷铺盖回家。

网络已死 的大标题登上许多媒体的版面,一个瘦削中年男人的头像也在这时登上福布斯封面。这是大陆商人首次登上福布斯,没成想这个 第一次 竟沦为反面教材。

福布斯用大字加粗写到:Fighting for eyeballs 博人眼球。

美国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嘲笑的这个男人将在数年之后登顶亚洲首富,在全球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电商浪潮。

毫无疑问,这个男人就是马云。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不过这时候的马云,显然没有能力反驳福布斯。

一年前,他刚刚创立阿里巴巴,意气风发的他没想到仅过一年就赶上互联网泡沫。

以软银和高盛为代表的资方明确表示没有增资计划。马云后来回忆: 我跑去跟孙正义说 如果没有投资者的支持,我们不可能走下去。 但投资者在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市场启动时,他们决不会再投入。

更严重的是,公司还没赚过一分钱。

蔡崇信算了一笔账:一年前,阿里从高盛和软银那里获得3000万美元投资,如今账户上只剩700万美元,照这种速度,只够公司再维持半年。

换句话说,如果半年内赚不到钱,阿里巴巴极有可能从历史上除名。

马云慌了。2000年是他的本命年,难道注定大难临头?

他不信。9月20日,他过完36岁生日后,立即宣布阿里进入紧急状态。等待他的将是创业生涯中的最难一仗

从资本宠儿到命悬一线,除了大环境进入严冬,马云自己做错了什么?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2

马步 太大

这场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泡沫,包括马云在内没有任何人预料到。

当时,手握巨资的马云一时豪气干云。

2000年1月29日,杭州湖畔花园小区迎来两位重量级造访人物: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与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

张书记参观完后问马云: 你希望这个公司将来做到多大?

马云说: 我希望它会是一家市值五亿到五十亿美元的公司。

张书记一愣,王国平赶紧出来打圆场: 小马可能说的是他要做成五亿到五十亿人民币的公司。

谁知道马云坚定地补充道: 不,我说的就是五亿到五十亿美元。

他对十八罗汉说道: 目标是2002年阿里巴巴上市,这时候我们得到的不是这套房子,而是50套这样的房子。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见完孙正义后,马云开始放手扩军。湖畔花园很快容不下这支队伍,2000年4月26日,阿里举司搬到华星创业大厦。很快,一层又坐不下了,那就扩容到3层。

水涨船高,阿里的员工工资也在这时从五百块涨到了两三千。马云甚至一次豪掷8万块,包下整个报纸版面,只为刊登了一个招聘新闻。

启动全球化战略后,马云一声令下,阿里总部从杭州迁到上海,和eBay正面交锋。同时他还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和香港设立子公司,在硅谷建立研发中心,当时的口号就是把红旗插遍全世界。

为了彻底与国际接轨,阿里开始天价招牌外国员工。当时在杭州英文网站有一个30岁左右的比利时员工,年薪6位数,美元,是本土员工的20倍以上。在硅谷的30个工程师,年薪都是6位数起步,差一点让老外以为阿里 人傻钱多 !

老外这种想法不是没有理由。当时,一个美国MBA提出:英文网站应该放到美国,因为美国人英文比中国人好。马云听完后大笔一挥,于是英文网站搬到了硅谷。谁知道硅谷都是技术人才,而阿里需要的是贸易人才要从纽约、旧金山空降到硅谷上班,成本越来越高。

马云多年后回忆: 到了(硅谷)一个半月后我们才发现这是个错误,怎么可能从全世界空降贸易人才到硅谷上班?

冬天的时候,我们当时犯了很大的错误。一有钱,我们跟任何人一样,我们得请高管,我们得请洋人,请世界500强的副总裁。我们请了一大堆人。

当运营成本在呈几何倍叠加时,崩盘就避无可避了。我们看到在同时期,融资上亿人民币的赢海威倒了,融资5000万美元的美商网倒了

不过这句话是对普通人说的。对马云,对十八罗汉来说,逆势翻盘未尝不可。

3

翻盘先锋

马云在宣布阿里进入紧急状态的大会上振臂高呼:如果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必须死,我希望我们是最后那一个。

他祭出的杀手锏是裁员节流。

2001年1月,阿里召开 遵义会议 ,马云和十八罗汉作出了3个 B2C 的战略决定:Back TO China,Back TO Coast, Back TO Center。

其中,回到沿海是指将业务重心放在沿海六省。回到中心则是总部迁回杭州,从此再没迁出过。

彭蕾曾经说过: 马云是重感情的人,看着一起工作的人离开他受不了。他骨子里是喜欢热闹的人,恨不得大家工作在一起,工作完了还在一起。

这种形容倒十分贴合他的武侠情怀。但眼下,这个 弱点 成为了拦路虎,裁员,无论是小裁还是大裁,他都下不去手。

在这个生死攸关时刻,如果不能当机立断,阿里巴巴就会成为无数倒闭公司中的一员!

这时,刚刚加盟阿里的关明生挺身而出: 要杀就杀到骨头,这个恶人我来做!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阿里大裁员开始了。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首先,关明生奔赴阿里全球办事处,将原来的10个分公司砍成3个;其次,高薪外籍员工要么大幅度降薪,要么离开。公司40多个老外,最后只剩下5个,那个比利时员工离开时一度泪流满面。

黄明威是阿里第一位美国员工,他曾做了一年旧金山的市长助理,愿望是当旧金山市长。被蔡崇信说服加入阿里后,他工号52,负责公司香港业务,位高权重。然而香港办事处关掉后,他被召回杭州,工资砍掉一半,最后黯然离开。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在这场裁员风暴中,阿里工号100以内的老员工走掉了一半 他们都是举足轻重的老班底。难以割舍的马云含泪目送:这是公司管理层的失误,等阿里巴巴好了以后,欢迎你们再回来。(后来,黄明威成为 返乡潮 中的一员,担任阿里全球领导力学院掌门人。)

大裁员过后,阿里的氛围一度变得压抑,马云还一度伤心地哭了。

但它的效果立竿见影,阿里巴巴每月的成本立刻从100万美元降到50万美元。马云后来说: 虽然人少了,但我们的成本控制住了,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做到低于预算15%左右。

毫无疑问,断臂裁员让阿里赢得了宝贵的一年喘息时间。

4

三大运动

裁员节流虽然暂时赢得了时间,但仍然止不住股东们每次在大会上的灵魂拷问:什么时候赚钱?

开源成为阿里上下重中之重。

事实上裁员的同时,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就已在阿里马不停蹄地开展了 三大运动 :

1、 延安整风 ,输出阿里文化价值观;

2、建立 抗日军政大学 ,加强干部和团队建设;

3、 南泥湾大生产 ,赚钱,赚钱,还是赚钱。

延安整风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统一思想,坚信阿里巴巴未来一定成功,整饬那些怀疑公司的不正之风,让这群人趁早离开。

抗大 则是 百年大计 和 百年阿里 的培训班。马云这样解释: 通过抗日军政大学干部管理,阿里巴巴要在三年以内培养出一批人才(去打仗)。

2001年4月, 抗大 开课了,在阿里最艰难的时刻,马云不惜重金投入数十万,全力加强团队战斗力。

具体流程就是,每个员工在上岗前在杭州接受一个月的脱产培训,工资800元,包吃包住,每期 百年大计 培训花费达到了20-30万。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抗大 同样注重企业价值观培训,比例高达60%,由马云和关明生主讲目标使命和价值观,彭蕾讲阿里巴巴历史。销售业务培训则由李琪孙彤宇主讲,课程占比40%。

马云这样总结抗大的精髓: 我们要销售人员出去时不要盯着客户袋里的5块钱,你们负责的是帮客户把口袋里的5块钱变成50块,然后从中拿出5块钱。

抗大 让一大批技术出身、销售出身的干部懂得了现代化管理。阿里巴巴这支游击队从此变成了正规军,阿里巴巴从 土匪 创业时代走进了制度运营时代,对后来阿里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整风和培训的最终目的都指向了 南泥湾大生产 ,因为只有大生产 赚钱才能决定阿里巴巴的命运。

马云提出: 技术不是最重要的,销售才是最重要的。 在 遵义会议 上,他成立了一支阿里历史上最剽悍、最具战斗力的直销团队 阿里中供铁军,第一期编制30人。

什么是直销?直销就是上门面对面销售,用阿里的 土话 来讲就是 贴身肉搏刺刀见红 。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中国供应商继承了阿里巴巴艰苦创业的精神,地区办事处统一选在非常便宜的小区公寓里,没有电梯也没有空调。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02年,这支铁军带领阿里走出盈利困局,走出了冬天。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后来,从这支铁军走出去很多牛逼人物,撑起了中国半壁互联网的天空:

阿干去美团做了COO,把美团地推销售做到行业第一,帮助美团赢得 百团大战

张强做到了去哪儿网的销售副总裁,后来又升为首席运营官;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滴滴创始人程维。当年打车软件大战,滴滴地推尤为凶悍,这离不开程维在 中供 积累的强大销售能力。

回到阿里中来,随着业绩一路飙涨,马云终于再度成为资本的宠儿。2004年2月,软银领衔阿里第三轮8200万美元融资。2005年,雅虎携10亿美元入伙,阿里从此再没被资金掣肘过。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5

厨子马云

大裁员风暴后阿里人说: 感觉就像二战之后,看见到处断壁残垣,尸横遍野一样。 他们眼前一片迷茫:红旗还能打多久?

公司很多高层也认为阿里巴巴迟早要关门,甚至开始有人讨论阿里巴巴如何死法的问题。

在最危难的时候,马云熬的鸡汤成为阿里最有营养的精神补品。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所有评论网络的人,分析师,投资者,包括媒体在内,他们认为网络最好的时候,我不以为然。现在他们都不看好,我却觉得正是发展的好时候。其实,我们手上正捧着一个金饭碗,只有自己知道这碗有多重。

不管多苦多累,哪怕是半跪在地下也得跪在那儿。跪着过冬,就是你站不住了也得跪着,不要躺下,不要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果所有的网站公司都要死的话,我们希望我们是最后一个死。

这是个3000米的长跑,不是100米的短跑,所以我说,需要有兔子一样的速度,有乌龟一样的耐力。我们要学会半跪生存。

结束,一份声明就可以,但要把公司救起来,从小做大,要花多少代价。英雄在失败中体现,真正的将军在撤退中出现。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

鸡汤也分有毒的和有营养的。毫无疑问,很多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强调全身而退的鸡汤会毒害人命,而马云坚持到底的鸡汤,将中国拉入一个电商时代。

阿里巴巴在寒冬中活下来与马云成为 见到后天太阳 的那个人不是没有理由。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十几年后马云回忆这次鬼门关一役:

永远要在形式最好的时候改革,千万不能在形式不好的时候改革,下雨天修屋顶麻烦大了,要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我记得我们比别人先动了一下,互联网冬天到了,当所有的投资者开始收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我们还有几百万美金。

创业之路如此漫长,每个人、每个企业都难免犯错。在寒冬中,裁员节流、3个 B2C 战略、三大运动,还有富有远见的鸡汤成为阿里翻盘的决定性因素。寒冬面前,活下来最重要。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阿里巴巴就在这样的预言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资料1:《马云做对了什么,救活了差点死掉的阿里?》

参考资料2:《湖畔花园16幢1单元202室 回顾马云18年创业历史》

参考资料3:《阿里巴巴是如何跪着熬过第一个冬天的》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6月11日,为期三天的 CCFA新消费论坛 2019中国购物中心与连锁品牌发展峰会暨时尚零售与生活方式潮尚汇 (简称峰会)在上海宝华万豪酒店召开,微盟作为智慧商业领域重要的软件服
业界
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认为,阿里巴巴借助某新加坡注册实体来隐瞒自己的中国大陆企业身份,并因此裁定阿里巴巴支付12万新台币(约合3800美元)罚款,并要求阿里巴巴台湾分公司要在半年内重新补件申请,否则同时在今年8月24日前需要撤出台湾市场。
业界
现在Google反过来学习百度在移动转型的做法,再一次证明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不再处于下风,而是有机会成为引领者。尽管在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市场自由度以及操作系统这样的底层设施上,还有一些差距,但整体大市场要好很多。还可以看到国内巨头们正在积极地全球化,走出去跟硅谷巨头抢市场、抢人才、抢着投资项目。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改变“跟随者”的形象,一味认为中国公司只会山寨、Copy、跟随的有色眼镜该被摘下了。
业界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
业界
智能制造不是根据固定程序执行生产,而是产线具有大脑,能自主判断并自我调整。中国要想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除了技术上的发展,更需要跨界融合,而最大的障碍在于体制问题。政府应该为企业营造好的环境并提供信息化方面服务。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