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入局商业车险图谋共创 风险定价亟待完善

金融
2017
06/02
05:55
李致鸿
分享
评论

商业车险二次费率改革渐行渐近,蚂蚁金服突然入局令业界遐想万千。

端午假期最后一天,蚂蚁金服对外宣布,向保险业开放“车险分”平台,即通过蚂蚁金服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建模等方面的技术,为商业车险风险定价由“从车”(与车相关)向“从人”(与人相关)因素转变提供依据。

蚂蚁金服此举似欲在商业车险领域建立一个共创空间。长期以来,商业车险导致拼费用、抢规模等现象屡禁不止,并且由于缺乏与人相关的风险定价数据等因素影响,始终难以走出承保亏损的泥潭,违背费率改革的初衷。

蚂蚁金服“车险分”平台能否入局成功,以及其“构想”是否能够重拾行业初衷,开启多方理想的发展境界,值得进一步观察。

风险定价亟待完善

太平财险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戴曙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常而言,商业车险的风险定价因素由“从车”与“从人”信息两部分组成。目前,国内商业车险的风险定价更多考虑“从车”信息,如车型、车龄、配置、车辆等。

然而,恰恰是“从人”信息对商业车险的风险定价起着决定性因素。其实,根据个人身份、行为习惯提升商业车险风险定价的准确性,在美国等国际市场已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国内多数保险公司缺乏这类数据,导致精准定价能力不足,面临承保亏损的窘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6年,仅有14家保险公司商业车险承保盈利,41家亏损的公司亏损总额达到63亿元,行业亏损比例达到75%。

“以往,国内车辆多数属于单位用车,‘从车’信息容易确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数量增加,与人的因素关联越来越为紧密,保险公司容易收集的‘从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区分常住地)、驾龄、驾照类型等,但是还需获取更多的变量和数据,如职业、常用行驶路线、银行信用等级等。”究其原因,安盛天平首席战略官、健康险事业部CEO袁颖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分析。

面对上述问题,蚂蚁金服“车险分”平台能否提供多维度数据,如何保证数据安全、信任等问题备受关注,这也是其能否推广的关键因素。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副总裁李冠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说法是,蚂蚁金服将“从人”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挖掘,对车主进行精准画像和风险分析,量化为300到700不等的车险标准分,分数越高代表风险越低。“保险公司在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查询用户的车险标准分,或是结合自身数据对职业特性风险度、身份特质风险度、信用历史、消费习惯、驾驶习惯、稳定水平等标签进行加工建模,得到自己的车险专用分,从而进行风险定价。”

看重数据信任和有效性

更为关键的是,蚂蚁金服“车险分”平台对商业车险现有市场格局和经营主体会否产生影响,具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因为NCD(无赔款优待系数)的引进,使得综合赔付率降低,使得大型公司在成本管控、分摊上的优势放大,具有更大空间投向前端费用,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市场主体为了追求市场份额或者业务,必然需要进行费用比拼,导致综合费用率持续攀升,综合费用率与综合赔付率倒挂,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

某财险公司战略部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商业车险市场必须从单一费用竞争转变为品牌、服务等多元化竞争,如果能够根据自身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成本情况和风险定价能力,对不同风险水平的机动车和驾驶人厘定不同费率,则可提高风险定价精准度,降低理赔成本。”

他续称,“作为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必然乐见成本的下降,但是其缺乏相关数据积累,而蚂蚁金服‘ 车险分 ’ 平台能否成功入局,要看双方信任的磨合以及数据的有效性,这需要信息的反馈。不过,在费用比拼持续的态势下,中小保险公司能否有定力提高风险定价能力,进行差异化服务,值得进一步观察。”

对于中小保险公司的出路,某财险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是共享、二是细分,三是退出。中小保险公司由于没有规模,发展商业车险无法摊薄固定成本,可以借助信息中介力量,国外类似的第三方机构已经比较成熟,这种平台并非强制性,而是保险公司自己选择。中小保险公司可以考虑深入钻研某一领域,研究得更为深入,寻求差异化发展之路。”

显然,蚂蚁金服的共创“图谋”抓住了行业“渴望”,但其建立的模式是否能开启一个多方理想的共享空间,则有待市场考量。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国内某知名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内部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北京市监管机构于今日对辖内交易平台进行了约谈。下午,一份落款为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金融
“理解金融科技一定要把握好本质,其本质是金融,这是核心部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24日在南开金融科技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表示,抓住这一条再认识金融科技才不会偏离。
金融
“8·24”网贷整改大限逼近,一方面各大平台加速资金存管等合规化进程,另一方面,不少平台又涌现一股新的风潮:拆分P2P。
金融
3月2日消息,《电商之家》获悉,今日宣布,春天来了,3月6日就要正式 复工 了。值得关注的还是,芝麻分还为在疫情期间未履约的用户推出 芝麻修复 功能。据了解,芝麻修复即芝麻信用记录逾期修复
金融
近日,有消息称,(YeePay)已放弃在香港的上市计划,转向美股寻求IPO。就此,记者向易宝CEO唐彬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2018年8月,彭博社曾报道称,易宝支付打算在香港上市,募集资
金融

相关推荐

1
3